当前位置:首页 » 裤子搭配 » 今天农历多少那脱裤子

今天农历多少那脱裤子

发布时间: 2022-07-29 12:54:09

Ⅰ 今天是农历多少初几呀

2015年5月7日黄历

农历 二0一五年 三月 十九日 小 (阴历)
公历 2015年 5月 7日 星期四 金牛座 (阳历)

2015年5月7日黄历【宜】
破土启钻修坟安葬祭祀祈福纳采
求嗣解除修造竖柱上梁栽种斋醮
出行放水牧养裁衣经络

2015年5月7日黄历【忌】
安床造床开仓纳畜置产入宅分居
动土开市求财盖屋移徙纳财赴任
嫁娶

2015年5月7日黄历吉时:

0:00:00-0:00:59 壬子时:冲马 煞南 时冲壬午 白虎 六戊 长生 贪狼
宜:嫁娶 移徙 入宅 开市 交易 修造 安葬 赴任 出行 求财
忌:白虎须用 麒麟符制 否则 诸事不宜 祈福 求嗣

1:00:00-2:00:59 癸丑时 冲羊 煞东 时冲癸未 三合 太阴 少微 玉堂
宜:祈福 求嗣 订婚 嫁娶 出行 求财 开市 交易 安床 修造 安葬 赴任
忌:

3:00:00-4:00:59 甲寅时 冲猴 煞北 时冲甲申 天狼 地兵 日刑 贵人
宜:祭祀 祈福 酬神 求财 见贵 订婚 嫁娶 安葬 青龙
忌:修造 动土 赴任 出行

5:00:00-6:00:59 乙卯时 冲鸡 煞西 时冲乙酉 元武 天贼 比肩 贪狼
宜:求财 嫁娶 移徙 开市 安葬
忌:赴任 出行 修造 动土 祭祀 祈福 斋醮 酬神

7:00:00-8:00:59 丙辰时 冲狗 煞南 时冲丙戍 狗食 路空 司命 进贵
宜:作灶 修造
忌:祭祀 祈福 斋醮 酬神

9:00:00-10:00:59 丁巳时 冲猪 煞东 时冲丁亥 路空 福星 进贵 国印
宜:酬神 订婚 嫁娶 求财 入宅 安葬
忌:祭祀 祈福 斋醮 开光 赴任 出行

11:00:00-12:00:59 戊午时 冲鼠 煞北 时冲戊子 青龙 大进 贵人 天官
宜:祈福 订婚 嫁娶 安床 移徙 入宅 修造 安葬 祭祀 赴任 出行 求财 见贵
忌:

13:00:00-14:00:59 己未时 冲牛 煞西 时冲己丑 武曲 明堂
宜:祭祀 祈福 求嗣 斋醮 出行 嫁娶 安葬 修造 盖屋 移徙 作灶 安床 入宅 开市
忌:

15:00:00-16:00:59 庚申时 冲虎 煞南 时冲庚寅 天兵 天地 帝旺
宜:祭祀 祈福 合脊 嫁娶 修造 安葬 求嗣
忌:上梁 盖屋 入殓

17:00:00-18:00:59 辛酉时 冲兔 煞东 时冲辛卯 朱雀 不遇 三合 日禄
宜:祈福 求嗣 订婚 嫁娶 求财 开市 交易 安床
忌:朱雀须用 凤凰符制 否则 诸事不宜 赴任 出行

19:00:00-20:00:59 壬戌时 冲龙 煞北 时冲壬辰 六戊 雷兵 金匮
宜:订婚 嫁娶 开市 安葬
忌:祈福 求嗣 乘船

21:00:00-22:00:59 癸亥时 冲蛇 煞西 时冲癸巳 日破
宜:
忌:日时相冲 诸事不宜

23:00:00-23:00:59 甲子时 冲马 煞南 时冲甲午 日破
宜:
忌:日时相冲 诸事不宜

老黄历2015年5月7日卦象:泽水困(困卦)困境求通 中上卦

【象曰】:时运不来好伤怀,撮上押去把梯抬,一筒虫翼无到手,转了上去下不来。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兑)相叠。兑为阴为泽喻悦;坎为阳为水喻险。泽水困,陷入困境,才智难以施展,仍坚守正道,自得其乐,必可成事,摆脱困境。
【事业】:境况十分不佳,遭受到很大的困难。人生面临巨大的考验,如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会愈陷愈深。相反,如身陷困逆境地而不失节操,自勉自坚,泰然处之。不失其志。终能成事。
【经商】:面临激烈竞争,很有破产的可能。切勿失望,而应在困境中奋斗。为此,只能靠平日加强修养。认真反省自己的行为,总结教训,重新奋起,但也不宜浮躁,应缓慢而进。同时,更要警惕因致富发财,得意忘形而陷入新的困境。
【求名】:欲速则不达。应以谦虚的态度,缓慢前进,尤应有坚定的志向,唯有志才能促成事业的成功。
【外出】:困难多,慎重考虑。
【婚恋】:以乐观态度冷静处理,尤应注重人品。
【决策】:聪明智慧,但怀才不遇。若不因困境而失去信心,坚持努力上进,放弃侥幸心理,锲而不舍,虽不一定能守全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终会有所成。
本文转自360星座网,原文地址:http://www.xingzuo360.cn/laohuangli/2015/5yue/83163.html

Ⅱ 怎么尿裤子,我想尿也尿不出来,怎么尿

可以先试试在马桶上,不脱裤子跟平时一样试试。

当众尿裤子一开始会特别惊慌无措,毕竟成人尿裤子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接着因为裤子上会有痕迹,会特别的尴尬,坐立不安,恨不得立马消失在所有人面前。

最最尴尬的并不是尿裤子的那一刻,而是如何善后,如何不让他人发现自己尿裤子了,如果有外套还好,夏天没有外套遮挡只能假装别人没有发现赶紧离开现场,找到一个私密空间再去求助他人帮忙准备一条干净的裤子换上。

总之,当众尿裤子绝对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但是有时候人在过度惊吓或者因为生育而造成的尿失禁是自己无法控制的,所以除了尴尬,也无需过度自责,以免造成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当众尿裤子的临床表现:

1、急迫性尿失禁

这种类型的尿失禁包括膀胱不稳定,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痉挛和神经源性膀胱(未抑制膀胱),尿失禁与逼尿肌收缩未被控制有关。

2、压力性尿失禁

身体运作如咳嗽,喷嚏,颠簸或推举重物时腹内压急剧升高后发生不随意的尿液流出,无逼尿肌收缩时,膀胱内压升高超过尿道阻力时即发生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的缺陷在膀胱流出道(括约肌功能不全),致使尿道阻力不足以防止尿液漏出。

Ⅲ 请问哪天踏青啊今天农历多少了

什么时候有空想去就去了 爱吃什么就吃什么

今天农历四月二十一
http://site..com/list/wannianli.htm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就是指春天到郊野去游览。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曾有记载:“上巳(农历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杜甫在诗中也曾记载了皇家浩浩荡荡春游踏青的情景,“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北京民俗历来有踏青的讲究,每当青草依依、清水涟涟之时,人们便脱下长布衫,走出四合院,三五成群到乡野山间赏景散心,一冬的沉闷一下子便烟消冰释。

踏青在济南也是历史悠久,老济南人都能说出踏青的来历。明朝王象春在《齐音》中就有《踏青》诗:“三月踏青下院来,春衫阔袖应时载。折花都隔山前雨,直到黄昏未得回。“诗中有按语说:“三月,士女竟相出城南下院踏青,山南花开最胜,犹是太平光景。”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等。我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踏青虽在一年之春,但具体时日常有出入。明朝冯应京、元朝费着、唐朝李淖,分别在文中指明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其实,人们心中最认同的那个时节,也是被称作"踏青节"的,是春暖花开的清明时分。在这个时节里,他们结队出游,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感受春天气息。在郊野中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心情被放飞得不想回转,快乐也渐渐从脸上溢满内心。而诗人骚客更是吟颂成篇,佳句华章比比皆是。如"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孟浩然《大堤行》),"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欧阳修《阮郎归·踏青》),"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等,最优雅的无疑是1600多年前,发生在浙江绍兴的"曲水流觞"了,这一踏青活动中,不仅产生了37首酒中所赋之诗,更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自小时起,春天的田野就对我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长大后,到江南上大学,这里比家乡的平原美多了,到处青山绿水,宛如画中。最盼着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一到,学校总爱组织去远郊踏青。有一年我们顺江而下,一路上,江水浩荡,远处的青山隐隐。至天门山,弃船登岸,便是一望无际的黄灿灿的油菜花,微风佛过,花香阵阵,花潮涌动。我们一边吟咏着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边在花海中疯跑,心灵就像长上了翅膀,向仙境里飞升……多少年后,那情景,那画面还定格在记忆里。

踏青是一种忙里偷闲的放松,它最能唤起童心的回归。冬日里,活动空间狭小逼仄,心灵像一颗裹得严严实实的茧,难以舒展。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偷得浮生半日闲",卸却一切俗务,携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去郊野寻觅春天芳踪。融入自然,看蓝天白云,闻菜花香,听燕子呢喃,沐浴春光里,徜徉在乡间的小路上,随手摘片柳叶,放在唇上,吹出一曲欢乐颂;高兴了,不妨脱下鞋子,赤脚踏在泥土上,对天吼几声;累了,打个滚,就地躺下。如此放浪形骸,神游八极,让机体吐故纳新,不但赏心悦目,还能使人胸怀开阔。

从生理上看,踏青最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春天阳气上升,树林中、田野里、河边、湖畔,空气清新,饱含负氧离子,经常呼吸,可以使人心肺受益,精神大振,有消除疲劳、防止春困、调节神经等作用。

踏青去,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出游,但不是每一个季节都能踏青。踏青路上,你定会觉得古人"芳草拾翠暮忘归"的踏青诗写得真好。

到郊野春游,古人称为踏青。踏青之俗早在秦汉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唐人杜甫在《丽人行》中,关于"二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和《清明》诗中写到"着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的诗句,把南北各地人们踏青描绘得栩栩如生。宋人张光作《清明诗》说:"龙舟舴艋吴山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州拾翠暮忘归,春野踏青来不定。纤云去后遥山瞑,也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描述春分时节人们兴致勃勃到郊外寻芳踏青,在涓涓溪水旁,万花丛中缓步游玩,乐趣盎然。杜甫的"江边踏表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簪杨戴柳,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踏青时间不一,川蜀颇早,为农历正月初八;桂粤闽则二月初二是踏青节;而长江以北地区,春天来得晚些,多以清明后为踏青节。古人踏青,内容丰富多彩,观赏山川风光,游览名胜古迹,进行野炊,采摘百草,狩猎,放风筝等。历代文人墨客更是与踏青结下了不解之缘,吟诗作赋,为春游大抒雅怀。

白居易的《钱唐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语言朴素。情景交融,钱唐湖早春的美景读之如见,呼之欲出,仿佛人身临其境了。而宋代吴惟信的《苏真堤清明即事》却是一幅因恋春而留连忘返,以至日暮而归的春游画卷:"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真可谓文情并茂,脍炙人口。像徐元杰的"花开红树乱莺啼,草上平湖白鹭飞。风和日丽人意好,夕阳潇鼓几船归。"孟郊的"日日出两园,只望花柳色。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也都是妙笔生花,各具特色。

踏青途中,人们还喜欢做各种体育运动,如荡秋千、踢足球、放风筝、竞龙舟等。"满阶杨柳绿似烟,划出清明三月天,好似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这是唐人韦庄描写荡秋千的动人情景。"宿妆残粉未明天,总在朝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这是唐人王建描写清明踢足球的场面。"白打"便是蹴,即踢足球。春日放风筝使人倦意顿消,神清气爽,清代吴友如《清明节放风筝》诗云:"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就是古时清明民间体育娱乐活动的写照。

"清明时节觉春好,桃红柳绿燕归来";"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识仙源何处寻?"朋友们,在工作之余何不结伴去踏青?去领略大千世界的迷人春色,去体会"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情画意,享受休闲,自是人生难得的一大乐事。

http://www.xqyzbbs.com/dispbbs.asp?boardID=17&ID=9107
http://www.sino78.com/newsfile/2006-3-30/2006330132359.shtml

Ⅳ 太阳底下脱裤子,打一地名

1、昨天梦见上帝说可满足我一个愿望我拿出地球仪说要世界和平,他说太难换一个吧,我拿出你的照片说要这人变漂亮,他沉思了一下说拿地球仪我再看看。2、一女奇丑,嫁不出去,希望被拐卖。终于梦想成真,却半月卖不出去。绑匪将其送回,她坚决不下车,绑匪咬牙一跺脚:走,车不要了3、20年前爸爸抱着你等车,人都笑话孩子长得难看,爸爸哭了。一卖香蕉的老大爷拍拍爸爸说:“大兄弟别哭了,拿只香蕉给猴子吃吧!真可怜,饿的都没毛了。”4、飞机上,一只鹦鹉对空姐说:“给爷来杯水”,猪也学鹦鹉,对空姐说:“给爷来杯水”,空姐大怒,将鹦鹉和猪都扔下了飞机。这时鹦鹉对猪说:“傻了吧,爷会飞。”5、有个老农在地里锄地,一只乌鸦飞过,拉了泡屎掉在老农脸上,老农抬头大骂:“靠你妈!出门也不知道穿条裤衩!”乌鸦说:“靠!你丫拉屎穿裤衩呀!”6、话说某位女士一时兴起,买了一只母鹦鹉。没想到带回家里,它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想跟我上床吗?”女士一听,心想:坏了,外人还以为这话是我教的呢,这不把我的淑女形象全给毁了。于是她想尽法,想交那只鹦鹉说些高雅的东西,可是那只母鹦鹉算是铁了心了,只会说一句话:“想跟我上床吗?”……怎么呢?在那位女士失去主张的时候,听说神父那儿也养了一只鹦鹉(公的),而且那只鹦鹉,不但不讲粗话,反而是个虔诚的教徒,每天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祷告。于是那位女士去找神父求助。神父明白她的来意之后,面色微难的说:“这个,很难呀,其实那只鹦鹉,也并没有刻意的教它什么,它之所以这么虔诚,也可能是长期在此受熏陶的缘故吧。”神父见女士很失落,便说道:“这样吧,你把那只鹦鹉带到我这里来,我把它们放在一起。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你那只鹦鹉能够被感化。我只能做这些了,有没有效果,就看神的旨意了……”女士一听,也只能这样了,不是有句话叫:近朱者赤吗?试试吧。于是她把鹦鹉带到神父那里。神父依照诺言把两只鹦鹉放在了一起。开始母鹦鹉还有些拘谨,看那只公鹦鹉在笼子的一角,默默的祷告,还真不忍心打扰。可是她还是管不住自己,终于朗声说道:“想跟我上床吗?“公鹦鹉听到这话,停止了祷告,转身看了看母鹦鹉,忽然泪如雨下:“感谢上帝,我祷告这么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7、女孩子不要这样说一男对一女说:“我请你吃饭。”女说:“改日吧。”8、存钱桶有个寡妇去买黄瓜,并嘱咐不要切片,但卖黄瓜的忘记了,还是切了片,那寡妇见了,骂道:“你他妈当我是存钱桶啊?”9、实习一大群女生到农场实习,农场主教大家挤牛奶,示范作完,教大家动手亲自试试。这时一个女生看到别人已经挤了小半筒而自己的只有一点点,非常不解。农场主过来看看说:小姐,你不但挤错了地方,而且还选错了牛。10、一帅哥欲买避孕套一帅哥欲买避孕套,不知道尺寸,服务小姐无奈下手检查,一边对身边的同事说:来一盒5寸的哦不7寸的哦,天哪,快拿卫生纸。。。。。。。。11、撞见前女友和新欢调情影子猪刚被女友抛弃,碰巧在大街上撞见前女友和新欢调情,他越看越气,想羞辱他们一下。于是很有礼貌上前打了个招呼,并很鄙视地对女友新欢说:“我用过的旧货你也不嫌弃!”正当他为自己创意得意的时候,前女友却笑出声道:“外面一寸是旧的,里面全是崭新的!”12、漏点了下课点名,如果没来期末成绩将被扣掉50分!念到一兄弟时不知怎么就跳了过去,于是他大喊一声:“老师,你漏点了!”年逾花甲的老教师低头看看了说:“没有啊~”13、一个夏天,一个穿着拖鞋的小伙子,上了一辆公共汽车,他坐了下来,翘起了二郎腿,对面坐着一位穿着超短裙的少女(未穿内裤),车开了!!突然!一个刹车!小伙子的脚丫插进了少女的BB里,哎!事情本来就这样了!过了两天,少女觉得自己的BB好难受,就去了医院来到医院,医生一检查惊讶的说“哇,你的BB得了脚气,奇怪”就在这时,门被推开了,另一位医生闯了进来说道:“这有什麽奇怪的,刚才有个小伙子脚上长梅毒呢!!”。14、化装舞会前,太太忽不适,便叫丈夫单身赴会。稍后,太太自觉好点,便换上一套丈夫从未见过的时装,驱车也去参加舞会了。刚进门,太太便看见丈夫与其他女人打情骂俏,不禁妒火中烧,决定试探一下丈夫。她走到丈夫身旁,娇声媚气,投怀送抱。最后还引诱他到后花园去,尽情风流。到了午夜,当大家将要脱下面具时,太太才悄悄离去。而她丈夫直到凌晨三时才回来。"舞会怎么样?"太太问。"一点也不好玩。"丈夫答。"你在那里究竟干了些什么?"太太再三追问。"老实告诉你吧,"丈夫道,"我到那里时,见到几个朋友都没有带妻子,于是我们几个便在书房里玩牌了。""你整个晚上都在打牌吗?"太太尖叫道。"是的,不过我把自己的服装与面具借给了另外一个老朋友。那家伙在舞会结束时倒是向我夸口,说这是他有生以来最美妙的一个晚上!15、洞房之夜,新娘已脱衣服上床。新郎也脱掉了上衣、衬衫、领带,但是到了鞋子的地方就碰到了麻烦,因为鞋带解不开,愈弄愈连在一起,新娘着急他说:“真笨,那儿有小刀,用刀子割断算了!”新娘的母亲为了要了解一切是否如意,便在隔壁房间偷听,当听到新娘如此说,便大叫:“不行,不可以用刀子。”她隔墙说:“告诉他,涂上一些口水,就行了。”16、有一对夫妇,丈夫很喜欢打保龄球但也很怕老婆,老婆很爱抽烟,一天晚上,老婆发现在自己的烟抽完了,便叫丈夫去买,丈夫没有法只好去买,可是已经很晚了,附近的小卖部都关门了,这可把丈夫急坏了,丈夫突然想到酒吧应该有卖烟的,于是丈夫去了,到了酒吧那个丈夫一眼就看见吧台座着一位漂亮的小姐,于是他走过前去跟那位小姐聊天,然后就一起去开房。到了半夜,丈夫突然想到忘了给自己的太太买烟了,又怕自己的太太知道这件事后会打死他,于是他就问那位小姐有没有滑石粉,小姐很奇怪但还是给他了,丈夫将滑石粉涂到自己的手上就回家了,刚进家门丈夫就看见老婆气冲冲的站在那,老婆问丈夫:“你死哪去了!”丈夫就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路边没有地方卖烟,我就去酒吧了到了酒吧我看见一位漂亮的小姐,我就过去聊聊,然后我们就去开房。”妻子听完后对丈夫说:“把你的手伸出来!”丈夫乖乖的伸出了手让妻子看,妻子大怒说道:“还不说你是去跟朋友去打保龄球了!你的手怎么回事!”17、有对情侣到郊外投宿,旅馆的老板告诉他们请多包涵,因为电力不够晚上经常会有停电的现象。没想到这对情侣不但不介意,反而认为很刺激,于是约定只要一停电,他们就亲热一次。果然到了晚上,每隔两小时就停一次电,几次下来,那位男士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躯找旅馆老板商量说;“老板,我愿多付点钱,但请你帮个忙,改成四小时停一次电好不好?”旅馆老板为难的笑着说:“我是很乐意帮你忙的,可惜你来迟了一步,刚才你的女友已经多付了我钱,条件是每半小时就停一次电!”18、胡萝卜看见火腿肠说:哇!真有钱,穿的都是皮衣了。火腿肠:这算啥啊,你看人家香肠,穿的是真皮,我们还穿着这人造革。19、袋鼠和青蛙去嫖鸡,袋鼠三下两下完事,只听隔壁的青蛙整夜一二三嘿!一二三嘿!袋鼠好羡慕。次日,袋鼠说:“哇!~~蛙兄,你好棒哦!”青蛙说:“cao,老子一夜都没跳上床!~~20、话说有一位害羞的小男生,相中一位相貌姣好、姿态优雅的女子。羞涩的他每天偷偷地观察她的生活,终于找出一个周期——她每星期某日必在某一面店吃面。他觉得时机已然成熟,于是某日便先行在面店等她,等她进店坐定,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足勇气,大步向前问她的名字。他说:“小姐,你叫什么?”那小姐睁着她的大眼睛,对着他说:“我叫牛肉面。”21、对夫妇在舞厅里看人跳舞。丈夫感慨地说:“这个世界也真怪,那个丑八怪似的蠢汉子偏偏有个漂亮的老婆。”妻子笑了笑,说道:“亲爱的,你真会拍马屁。”评论|

Ⅳ 古代打板子脱不脱裤子

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发生了缇萦上书救父的事件以后,文帝刘恒下诏废除肉刑,改用其他刑罚替代,其中当用劓刑的改为笞三百,当斩左脚趾者改为笞五百,但是,笞三百或五百大多能把人打死,这比原来的肉刑还厉害。于是汉景帝刘启在前元元年(前156)下诏说,用笞杖与死罪没有什么两样,即使不死,也落重残。因此他把文帝规定的笞五百改为笞三百,笞三百改为笞二百。这样做,许多囚犯仍然被打死。到中元元年(前144),景帝又下诏把笞三百改为笞二百,二百减为一百,并且“定棰令”。棰是笞杖所用的刑具,当时规定棰长五尺,用竹子制作,大头直径一寸,小头半寸,竹节要削平,行刑时抽打臀部。从此以后,按照这样的规定,受刑的犯人才可以保全性命。

汉代以后,笞杖之刑在执行时比较混乱,无有定规。南北朝时有的朝代嫌笞杖太轻,多改用鞭刑,或叫鞭杖。从隋代起,才正式把笞与杖分开,都列为五刑(即笞、杖、徒、流、死)之一,其中笞刑最轻,杖刑稍重于笞刑,并且对笞杖的数目、刑具的尺寸、受刑的部位以及量刑的条款都作了明确规定,形成制度,由国家司法部门监督执行。

关于笞杖的数目,隋、唐、宋、金以至明清,都把笞刑定为五等,从十下到五十下,每加十下则加一等。杖刑从六十至一百,也是每加十下加一等。辽代刑重,没有笞刑,其杖刑六等,五十至三百,每加五十下则加一等。元代笞杖之刑的数目比较特别。其笞刑分六等,从七下到五十七下,每加十下则加一等,杖刑六十七到一百零七,每加十下则加一等。这个数目是元世祖忽必烈规定的,他的本意是想减轻刑罚,对宋代规定的数目“天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所以每等减了三下。实际上,元代将笞刑加了一等,由五等变为六等,结果除笞刑的最低等外,以后的每一等同宋代相比反而增加了七下。因此,元大德年间,刑部尚书王约启奏说:国初规定笞杖十减为七,笞五十应减至四十七为止,不应再有五十七这个等级;杖刑应从五十七到九十七,不应再有一百零七这个等级。但王约的意见为被采纳,所以终元之世,一直采用这笞、杖共十一等的刑法。

关于刑具的尺寸和受刑部位,各代的规定也不一样。汉代笞杖不分,都叫棰,尺寸以如前述。晋代的笞用竹条,沿袭汉制:杖用生荆,长六尺,大头围(截面周长)一寸,小头三分半。南北朝梁时,杖也都用生荆,长六尺,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种。大杖大围一寸三分,小头八分半;法杖大头围一寸三分,小头围五分;小杖大围一寸一分,小头呈细尖状。北魏时杖用荆条,削平其节,分三种,拷讯囚徒时用的杖,直径为三分,杖囚犯脊背的杖,直径为二分,杖腿用的杖,直径为一分。北齐时杖分两种,一种长四尺,大头直径三分,小头二分,另一种大头直径二分半,小头一分半。行刑时打在臀部,而且规定对一人行刑时不得换人。隋时用杖较滥,没有固定的尺寸。唐时把笞和杖分开,都长三尺五寸。笞的大头直径二分,小头一分半。杖分两种:一种叫讯囚杖,大头直径三分二厘,小头二分二厘;另一种叫常行杖,大头直径二分七厘,小头一分七厘。用刑时,分别打在背部、臀部和腿部。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规定,常行官杖沿用后周显德五年(958)颁定尺寸,杖长三尺五寸,大头宽不得超过二寸,厚度和小头宽度不得超过九分。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集贤校理聂冠卿上书说,自从规定杖制以来,杖的长短宽窄都有尺度,但杖的轻重却不统一,有些官吏特制重杖,加大处罚,应该做出规定。仁宗皇帝赵祯采纳了他的意见,下诏规定常行官杖的重量不得超过十五两。金、元时笞与杖的尺寸不确定,但在金时曾规定大杖的直径不得超过五分。

明代笞杖刑具承袭唐制,略有变化,分笞、杖和讯杖三种,都长三尺五寸。笞,大头直径二分七厘,小头一分七厘;杖,大头直径三分二厘,小头二分二厘;讯杖,大头直径四分五厘,小头三分五厘。笞和杖都用紫荆条制作,行刑时打在臀部;讯杖用紫荆木制作,行刑时打在臀部或腿部。各地官府用的笞、杖和讯杖都要用刑部颁发的刑具式样对照比较检查,尺寸合乎规定才准许使用。那种刑具式样是铜铸的,归刑部统一管理。明代还规定,制作笞、杖等刑具不准用兽筋或皮胶等物在杖上装钉子。

清代官府衙门所用的笞杖开始沿袭明代规定,后来该为竹板子。大竹板子大头宽二寸,小头宽一寸。这种竹板子哪一年开始使用,已难查考。

上述各代对刑具尺寸的规定,都是分别使用当时的度量衡标准,各代的标准互相之间有差别,和现代尺寸的标准也各不相同,因此,史籍记载的尺寸是当时的数字,折合为现代的度量标准相当于多少,很难考证清楚,它所反映的只是各代笞杖刑具的大概情况。

至于说各代犯什么罪用笞杖,杖多少,其条目繁多,毋须细述。需要提到的是,有些朝代规定,被判应受笞杖之刑的,可以交纳财物赎罪。如宋代刑法规定:判为笞刑应打十下的,赎铜一斤,免打三下;应打二十的,赎铜二斤,免打十三下;应打三十的,赎铜三斤,免打二十二下;应打四十的,赎铜四斤,免打三十二下;应打五十的,赎铜五斤,免打四十下。杖刑也是如此,应打五十至一百的,分别赎铜五至十斤,免打三十七至八十下。金代笞杖之刑,也是用铜来赎,每十下赎铜二斤,若应杖一百,赎铜二十斤就可以免打。明初规定笞杖之刑可用铜赎,每笞十下赎铜半斤,每杖十下赎铜一斤。后来改用钱赎,每十下赎铜钱六百文,若应笞二十下,赎钱一贯零二百文,应杖一百,赎钱六贯。景泰以后,赎钱的数目越来越大。景泰元年(1450)规定,每笞十下赎钱二百贯,杖十下赎三百贯。再后来各朝逐渐加码,又规定将钱折算为银子。妇女犯罪应笞杖者,赎钱的数目更大。也有某些官员临时规定可以不用钱赎,而用他所需要的东西来赎。如明末时,江苏如皋县令王喜爱蝴蝶,每当有人应该受笞杖之刑时,他就让犯人家属交纳蝴蝶赎免。他宴请宾客时,就把蝴蝶防哪个出,满堂飞舞,五彩缤纷,如同风飘碎锦一般,王与宾客以此嬉笑取乐。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卷八有《放蝶》一篇,记述的就是这件事。

尽管各朝代对笞杖之刑的有关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但实际执行时往往不按正式条文,官员使用笞杖常常只凭当时的主观意志,使用的刑具也常常超出官方规定的标准。结果,现实中的笞杖之刑要比正史刑法的条文残酷得多,使笞杖完全丧失了最初的教刑本意,而变为单纯惩罚人的手段。

本来,笞杖不属于死刑的范围,可是在各朝代中,上至皇帝,下至县令,常把笞杖作为执行死刑的方式,即把犯人毙于杖下,叫做笞杀或杖杀。汉代,死于笞杖是很平常的事,隋代以后,笞杀或杖杀的事仍然不绝于史书。隋代,隋文帝杨坚亲自下令笞杀楚州参军李君才,又棒杀大理少卿赵绰、鸿胪少卿陈延。唐代各朝对于捕获的各地“反贼”首领,多用杖杀代替斩、绞等死刑。北宋初年,太祖赵匡胤于建隆二年(961)四月杖杀商河知县李瑶,又于开宝五年(972)十二月杖杀内班董延谔。太宗赵炅于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杖杀中书令李知古,八月又杖杀詹事丞徐选。南宋初绍兴十二年(1142)九月,高宗赵构杖杀伪福国长公主李善静。辽、金、元各代笞杖杀人的情况也不少。明代,皇帝对大臣实行廷杖,许多朝政要员受杖致死。(参见本书《廷杖》)清代废除廷杖,但仍有皇帝杖杀人的例子。雍正帝有一次观看戏班演出《绣襦记》,演员唱工俱佳,雍正大喜,传旨赏赐优人用饭。因剧中郑元和的父亲郑儋的官职为州刺史,有一个演员在吃饭时,顺便向一位官员询问现任常州知府姓甚名谁。雍正皇帝得知此事,大怒道:“你不过是一个优伶,竟敢擅自探听官守大事!”于是传旨将这位优伶立毙杖下。不仅皇帝这样做,各级官员也如此行事。顺治十一年(1654),李森先巡按江南,就把着名优人王紫稼与尚三遮杖杀于苏州。

历代执行笞杖之刑时,常常巧立各种名目,加重处罚。北朝时周宣帝宇文赟每次对人用杖时,定要打够一百二十下,称为“天杖”,或者加倍,打二百四十。有个叫杨文佑的因作歌讥讽朝政,被郑译奏知宣帝,宣帝下令赐杖二百四十致死。五代时南汉刘铢对人用杖时,总是每次两条杖一齐打,称为“合欢杖”。又临刑时问被打者的年龄,施杖的数目一定要和他的岁数相同,称为“随年杖”,年龄较大的犯人常被当场打死。隋炀帝时,王文同任恒山郡赞务,杖责囚犯的办法更奇特。他让人在庭院空地上埋一个大木椿,露出地面一尺多,又在大木椿四周各埋一个小木橛,把犯人面朝下,胸部放在大木椿上,把他的四肢分别系在四个小木橛上,然后用棒打他的背,不几下就打得躯体溃烂而死。

而且,历代施用杖刑时,常用别的东西代替杖具。许多杖杀人的情况,用的就不是杖,而是棒,同杖相比,棒要粗重得多,击打人身显然更容易造成伤残或致死。辽时除杖之外,又有木剑、大棒、沙袋、铁骨朵等,都比杖厉害。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年间(927~938)制作大棒和木剑,打人的数目自十五至三十不等,受此刑者罕有不残废的。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年间(951~969)又制作沙袋,它是用牛皮缝制成的,长六寸,宽二寸,装有一尺多长的木柄,并规定,凡是应决杖五十以上者,就用沙袋来打。行刑时向周身猛击,皮肤不见伤痕而内脏破裂出血,许多人受刑不久即死。后来又制作铁骨朵,规定行刑的次数为五下或七下,但即使只有这么几下,也会轻则致残,重则致命。南宋时,理宗赵昀用刑狠毒,常用“断薪”(折断的木柴)为杖打人的手或脚,名曰“掉柴”。和辽代的铁骨朵相似的,明代叫金瓜,在朝廷由御前校尉执掌,常用来责罚朝臣。洪熙元年(1425),李时勉上疏触怒仁宗朱高炽,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十七下便打断肋骨。

还有的酷吏用的杖具是特制的。明代成化年间,监察御史王琰巡按苏州时,用大毛竹剖开做成竹板子,起名为“番黄”。用它行刑,许多人不到打够数就气绝身亡,侥幸不死的,也必须请工匠用细镊子小心地取出烂肉中的竹刺,然后求医敷药,清除淤血,卧床百天以上才能痊愈。有一天,王琰到无锡巡视,一个和尚来不及回避,冲撞了他的仪仗,他立即下令用番黄杖责和尚。和尚不一会便死去,王琰大怒,骂他装死,喝令继续打,那和尚终于没有再醒过来。后来,王琰被提升到朝中任职,得罪了宪宗朱见深,在午门尝到了受廷杖的滋味,结果受杖两天后送了命。

历代对犯什么罪应受笞杖的刑罚虽有规定,但在执行时常常是随意定罪,动辄使用笞杖。在衙门里当差的人役们不知哪句话冒犯了官长,就要受到杖责。唐代杜牧诗云:“参军与县尉,尘土惊劻勷。一语不中治,笞棰身满疮。”诗中所说的情况,在其他朝代也是这样。隋代的崔弘度有一次正在吃鳖肉,八九个人在旁边伺候,崔弘度一个个地问他们:“鳖肉味道佳美吗?”侍者平时就怕他,都回答说:“佳美。”弘度大骂道:“蠢奴才,竟敢骗我!你们没有吃过这鳖肉,哪能知道它的味道美不美?”喝令把他们每人杖八十。当时京师长安有谚语说:“宁饮三升醋,不见崔弘度。”可见这个崔某是多么暴虐了。与崔弘度同时的着名酷吏燕荣在任幽州总管时经常对手下进行鞭笞,一次责罚的数目竟多达千数,被打的人鲜血淋漓,他在旁边饮酒吃肉,神态自若。有一次,燕荣外出视察,看见路旁丛生的荆棘可以制作笞杖,就叫人当时制作一根,随意抓过来一名随从试试是否好用。那人辩白说:“我没有犯罪,为什么打我?”燕荣说:“今天打了你,以后你真的犯了罪,就用今天打的数目来顶替,不再打了。”过了不久,那位随从果然因犯错误应该受笞杖,他立即提出:“前次我已挨过了,老爷您说再有罪就应当免刑,因此今天不能打我。”燕荣斥责他说:“你没犯罪时尚且能受杖,现在犯了罪不是更应该受杖吗?”于是不由分说,把那人再次打了一顿。明万历时,有个叫陈经济的任湖州太守,他有个毛病,最讨厌乌鸦叫,在衙门里偶尔听见院中有乌鸦叫,就将衙役痛加笞杖。因此,当时人们都叫他“陈老鸦”。

一些朝代规定笞杖之刑是杖臀,即打屁股。若是妇女犯罪需用笞杖,也是杖臀。宋、元两代都有“去衣受杖”的规定。明代沿袭旧制,规定妇女犯了奸罪需要笞杖者,必须脱了裤子裸体受杖。这对妇女来说,不仅是残酷的皮肉之苦,也是难堪的精神之辱。明代的这条规定造成一种社会弊病,民众中亲戚邻里之间若有因小隙而成仇怨者,一方就捕风捉影,寻找事端,指控对方家中妇女有奸情,然后贿赂官府,让逮捕被告妇女裸体受杖。到执行刑罚那天,原告一方事先约集亲友,一齐来到公堂,名曰“看打”。他们又花钱买通行刑的衙役,让他们在行刑时对受刑女子百般凌辱。衙役干这种事是很在行的,他们的手段有“掘芋艿”、挖荸荠”、“剖葫芦”、“剥菱角”等名目。有时县官还未升堂,衙役先把被告妇女脱掉裤子示众,名曰“晾臀”;有时行刑完毕,仍不让妇女穿裤,随即拉到门前大街上,名曰“卖肉”。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妇女受不了羞辱,回去后便寻了自尽。还有一种惯例,被告妇女必须光着脚过堂。未过堂之前,先在衙前戴着刑具暂押。这时,仇家就趁机闹事,怂恿无赖子弟把这妇女的鞋子脱掉,裤子褪下,有的人顺手把鞋子拾去,满街人随意传看。如果这天官不出堂,第二天照样闹一番。在过堂之后,还要监押在衙门前示众一天,无赖子弟又来终日围观,抚摸挑逗,嘻笑取乐。妇女羞辱难耐,有的当场碰死。嘉靖时浙江总督胡宗宪因罪被逮系至京,他的妻子和女儿在杭州被拘捕,就受到这样的侮辱。

清代仍有妇女裸体受杖的做法。晚清俞樾记述过这么一件事:某县令年方少壮,为人轻浮佻达,最喜欢谈论桃色新闻。他审理案件,发现有涉及到闺阃方面内容的,就故意牵扯,定为奸情,然后将妇女裸体行杖。他常对人说:“刑律上明文规定,妇女犯罪应决杖者,‘奸者去衣,余罪单衣决罚’。行杖时是打臀部的,所谓单衣就是单裤,去衣当然就是去裤了。”别人辩不过他,他坚持一直这样做。后来他因贪污罪被处死,家产被籍没,妻子流落为娼,有人说这是他裸杖妇女的报应。

俞樾还奖过一件同类的事。有一农户人家为十三、四岁的儿子娶了个二十七、八岁的媳妇,新婚之夜,新媳妇把小女婿拴在床腿上,把自己相好的一位屠夫藏在新房中同居。事发后被捕,县官命令把她全身脱得一丝不挂,重杖四十,让她的父母领她回家。父母扶着裸体的女儿出了衙门,脱下自己的衣服为女儿遮体,当时围观的群众成百上千,不少人上前把衣服夺下来,不让给她穿,这个女子只好光着身子走回家去。

清代裸杖妇女还有更狠毒的例子。干隆时,平阳县令朱铄在任职期间特制厚枷大棍,常对犯人施用严刑,对奸情案更不放松。有一次审问一名妓女,命令衙役把她脱光衣服予以杖责,又让用杖头捅入妓女的阴户。朱铄得意地说:“看你还怎么接客!”朱某痛恨妓女,想用重刑煞住当地的嫖风,但其手段也未免太过分了。

像朱铄这样的狠官毒吏比比皆是,但古代也有少数官吏在使用笞杖刑罚时,相对来说较能通情达理,稍存宽厚仁慈之心。据说,宋朝开国功臣曹彬为人仁爱多恕,用刑慎重,他任徐州知府时,有一次一名小吏犯下罪过,立案审理后应该用杖刑,可是过了一年曹彬才对他进行杖责。属吏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曹彬说:“我听人讲过那个吏员犯罪时刚新婚不久,如果对他用刑,他的父母一定会认为是新媳妇的八字不对带来的灾难,从而对她加以虐待,使她蒙受冤屈无法存身。我把此事缓期执行,既不影响他的家庭,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众人都佩服他的见解。

宋朝胡太初关于使用笞杖刑罚时曾说过“老幼不及,疾孕不加”的话,即是指对老人幼童及有病怀孕的犯人不要笞杖。他还说,在问官醉酒时、犯人醉酒时或犯人身体瘦弱这三种情况下都不要用刑。明代万历时曾任刑部侍郎的吕坤进一步发挥了胡太初的观点,他着有《刑戒》八章,对审案时使用笞杖订立了八项戒规。第一项叫做五不打:老人不打,幼童不打,病号不打,饥寒而无衣食者不打。被人打过者不打。第二项叫做五莫轻打:朝廷宗室不要轻易打,官员不要轻易打,秀才不要轻易打,童生不要轻易打,妇女不要轻易打。第三项叫做五勿就打:某人正在着急不马上就打,其人正在发怒不马上就打,其人醉酒未醒不马上就打,其人走远路刚到不马上就打,其人半跑而来喘息未定不马上就打。第四项叫做五且缓打:我正在发怒时且缓打,我饮酒方醉时且缓打,我正在生病时且缓打,我未见到真凭实据且缓打,我对案情处理不了且缓打。第五项叫做三莫又打:以用过拶指不要又打,已用过夹棍不要又打,将要枷号示众不要又打。第六项叫做三怜不打:佳节良辰时案犯应该可怜不要打,严寒盛暑时案犯应该可怜不要打,案犯正在伤心时应该可怜不要打。第七项叫做三应打不打:尊长有错应该打,但他若是与年轻晚辈争讼就不要打;百姓有错该打,但他若是与衙役争讼就不要打;工役铺行有错该打,但他若是为衙门办事或采买自用物件就不要打。第八项叫做三禁打:禁止用重杖打,禁止从案犯身体下部打,禁止用非刑手段狠打。

曹彬、胡太初、吕坤等,可以算得上是古代廉明仁厚的清官了,可惜这样的官员实在为数不多。他们的这些仁慈的做法只是在法制制度的范围内采取了一些缓解的措施,而不能从根本上废止笞杖的酷刑。

在官府衙门里直接对犯人用刑的皂隶们,一般都是心狠手辣的,否则难以充当这样的差使。但是在这些人中,也有个别心地良善之辈。清代,浙江秀水县人诸锦的祖辈有在县衙当差的,很怜悯犯人受杖的痛苦。他听人说受了刑伤后饮小便可以止疼解毒,就把自己用的竹杖浸在厕里的尿桶里,该他行刑时,就使用这浸了尿的竹杖,打过人既不疼也不化脓。这样,他坚持了数十年。到诸锦这一辈地位显达,人们说他是因先人积德得到了善报。南宋有个郑金的,发明了一种名叫“杖丹”的药方。其法是把水蛭焙干,研成末,加少量朴硝,用水调成糊状敷在伤处。他常常把这秘方施用于吃官司受杖刑的人,疗效非常明显。在滥用酷刑的封建时代,这样的善举可以说是茫茫暗夜中一点难得的亮色。

注:

笞杖是古代使用得最广泛的刑罚。“笞”的本意是用竹条或木条对人进行抽打,杖的本意是拐杖。古时候,儿子不孝,父亲可以用拐杖打他。舜小时候是很孝顺的,他父亲用小杖打他,他就忍着,若用大杖打他,他就逃开。后来把笞杖作为一种刑罚,据说是沿袭了古代父亲打儿子那种教诲、训诫的含义,所以又把笞杖称为教刑。
汉代以前官方规定的五刑是墨、劓、宫、刖、杀,没有笞杖
参考资料:铁血书库档案页

Ⅵ 脱了裤子上吊歇后语是什么56虚岁属什么的

死不要脸,蛇或马。歇后语脱了裤子上吊的下一句为死不要脸,以2022年虚岁56岁为例,2022-56=1966,所以属蛇或马,因为我国生效是按照农历算的,在1966年1月20日及以前出生时属蛇的,在该日期之后是属马的。

Ⅶ 请问一下今天是农历多少号2019年11月13号是农历多少农历8号那没有明天有

今天是农历十月十三,2019年11月13日是农历十月十七。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3987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5044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3669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4138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3360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3360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4288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3930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3246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