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没忍住尿裤子是怎么回事
⑴ 成年女人尿裤子是怎么回事
你到医院检查一下,可能有尿道炎,因为我同事就有这种病,她吃中药好了一个多月了。
⑵ 成年为什么晚上睡觉拉尿裤子
建议首先检查是否有隐性脊柱裂的可能,另外注意白天不要过于劳累,否则夜晚如果睡得太深有尿液的时候不容易觉醒也会尿床的,当然还要注意避免夜间睡前喝过多的水分
⑶ 尿裤子怎么回事
尿裤子的原因有很多种一个是因为年龄小控制不住,另外一个是因为得病的原因,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
⑷ 身体上控制不了,根小孩生理一样是的,不知道就尿裤子了。这种情况怎么办我是女的31岁
小便失禁,可能和你的脊髓有关,还有大脑,膀胱,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先去神经内科吧,这不是正常的身体表现
⑸ 不知不觉的就尿裤子怎么回事儿呢今年23周岁岁,女人
你这个问题就是肾虚了,肾固不住你的这个尿,所以才导致会这样子跟你的膀胱经不通有直接的关系。
平时一定要注意多注意休息,另外的话不要熬夜,还有一个不要憋尿。
⑹ 十岁女孩总是控制不住尿裤子是怎么回事
排尿是人体排出可溶性化学废物的途径,和排便一样是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功能,
尿液是身体不断产生的,如果随产生随排出的话,人就会处于经常性滴滴啦啦的情况,会给生活造成不方便,而且有可能出现生存危机,因为导致无法躲藏,凶猛的动物沿着尿迹很容易找到人类的藏身所在。
因此就有了膀胱这个尿库,等蓄满后一道排出。
这种自我控制的功能是发育出来的,所以婴儿出生后要戴尿布,等2到3岁的时候才能自己控制排尿,有些孩子会再尿几年床。
成年之后,如果再不能控制排尿的话,就属于尿失禁了。
尿失禁很常见。尿失禁的程度不一,症状轻的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尿了,症状严重的在去厕所的路上就尿出来了。
尿失禁到严重的话,是会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的,这种情况下应该去看医生,通过简单的生活习惯改变或者治疗,是可以改善甚至治好的。
求采纳,谢谢。
⑺ 女性尿失禁是什么原因
真性尿失禁 由于膀胱或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疾患使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过度松弛,以致尿液不能控制从膀胱流出。 假性尿失禁 由于下尿路梗阻(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或肿瘤等)或膀胱逼尿肌无力、麻痹(先天性畸形、损伤性病变、肿瘤与炎症病变等导致调节膀胱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造成膀胱过度膨胀、内压升高致尿流被迫溢出,又称“溢出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 因为骨盆底部的肌肉、有关膀胱机能的神经、膀胱尿道口的括约肌的受伤以致腹部压力增加时(如在咳嗽、大笑、打喷嚏)时无法控制尿在膀胱中以致使尿流出来的情形。如在女性常在怀孕时或生产后因骨盆底部的肌肉或局部神经常会受伤,以致这些肌肉松懈时,或神经受伤指挥传达路径发生问题时,常有这一种尿失禁。女性在停经后因女性荷尔蒙的减少也会使骨盆底部的肌肉松懈,引此种尿失禁也多见于停经后的女性。 急迫性尿失禁 正常人虽然有尿意时,仍然可以控制不解尿一段时间,但是有病的人会突然有急强烈的尿意而无法忍住小便尿很快就流出来的情况,是因膀胱肌肉紧张过度和尿道括约肌的合作不当所引起。最常见的是中风的病人,此外有荐骨脊髓或神经的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时也常有这一种症状。如果找不出神经疾病等特殊原因的疾病时就叫做不安定性膀胱。女性有感染、糖尿病、脑神经的疾病或放射线治疗等原因时,会使膀胱的神经受伤而有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出现。 充盈性(充溢性)尿失禁 膀胱过满使少量尿液溢出 (即尿液从充满的膀胱漏出) ,最常见于膀胱排尿梗阻的老人或膀胱神经失控的患者。 一过性尿失禁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膀胱感染,发生的一过性尿失禁。当感染控制时,尿失禁的症状也随之消失。 女性更易尿失禁 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女性为甚。2001年,同济医院对武汉地区426例18岁以上成人进行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尿失禁患者136人,占被调查人群的31.9%,女性93人,男性43人,分别占各自人群的40.3%和22.1%。在了解所有调查对象的就医倾向时,只有34.04%的调查对象有就诊意向。 对症治疗效果好 不同类型的尿失禁治疗方法是不同的,因此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鉴别出是哪一种类型的尿失禁,这往往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结合尿失禁表现和相关检查才能确定。尿失禁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行为疗法、药物疗法、辅助器械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泌尿外科学的不断发展,目前使用的微创方法TVT手术,仅在患者下腹部切2个1厘米的切口,从阴道内置入生物合成的悬吊带即可,该手术简便易行,损伤小,恢复快,适合治疗各种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此外,人工尿道括约肌手术,对尿道括约肌机能障碍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让人尴尬的“社交癌” 遗尿常常令患者陷入尴尬的场面,有时还会伴有尿骚味,妨害正常生活及作息,也可影响人的社交活动。因此,有的人将尿失禁称为“社交癌”是有道理的。除此之外,还会引起诸多身体上的不适。由于漏尿,会引起会阴部及下腹部、大腿根部皮疹、皮肤感染、溃烂,还易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膀胱结石,严重时会影响双侧的肾脏功能。 女性尿失禁可分为急迫性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两种。 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有强烈的尿意,但在你到达厕所前,即有尿液不自主的漏出,或是当听到流水声时,即使喝少量的液体,也会导致尿液不由自主的漏出。 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行走时,一般体力劳动时或大笑、打喷嚏时,即有尿液不自主的漏出,患者常常为了避免漏尿,而采取预先多次提前上厕所的方法。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娩损伤所引起。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是目前发病最高的女性下尿路疾病,国外成年女性约有48%的人患有尿失禁,中国女性的发病率目前大致在29%,而上海40岁以上的成年女性中有4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然而,只有不到10%的患者到医院看病,而真正找到泌尿外科医生的只有0.7%。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由于患者增加腹部压力而导致的尿液不自主的流出,其发病的原因非常复杂,目前研究发现的主要原因有:年龄偏大、有多次生育史、肥胖、长期便秘、有妇科手术史、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长期吸烟和酒精摄入等。这些因素可以使患者的尿道括约肌不能控尿或者盆腔肌肉力量减弱,使患者尿道压力下降,从而发生储尿障碍。 那么压力性尿失禁能否治愈呢?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使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盆底肌锻炼 这里介绍的方法非常简单,它无需任何器械,在任何场合和时间都能进行,可以不为人所察觉。方法如下:收缩阴道及肛门,上提,维持2~3秒后放松,然后重复刚才的动作。这种运动每天要做300~500次。这些动作不必一次完成,可以分数次完成,一般至少坚持1~2个月开始有效果,而且需要持续一年以上的时间。对于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会有一定的作用。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例如:管通、麻黄素)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最常用的药物,也是目前研究认为最有效的药物,这类药物能通过增加尿道括约肌的闭合能力来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某些病例可采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例如:溴化丙胺太林、丙咪嗪、盐酸羟丁宁。 雌激素可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压力性尿失禁。雌激素具有增加尿道括约肌的张力和血供作用,但疗效尚有争议。另外,有乳腺癌、宫颈癌、子宫癌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不应接受雌激素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后尿道注射硬化剂、各种悬吊术、人工尿道括约肌置入术以及尿道延长或折叠术等。其中国际上成熟的治疗方式是经无张力阴道吊带植入术(TVT植入术)。 该手术是把一种特殊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吊带放入体内,当腹腔内压增加时,吊带可以相对抬起压迫尿道,从而抑制尿液漏出。这种吊带在体内不会引起炎症,可以终身有效。手术是微创,损伤极小,一般不会损伤膀胱、尿道、肠道、子宫附件等;且穿刺点隐蔽,不会影响患者美观要求。 减肥可改善女性尿失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妇产科学核生殖科学系主任Leslee Subak在近日召开的第23界美国泌尿学会年会上宣布,患有尿失禁的女性患者在减肥之后尿失禁的次数减少,即使是在减肥之后9个月,上述效果仍然存在。 她介绍说,减肥之后,患者每周尿失禁发作的次数减少了50%到60%,治疗效果与一般药物治疗的效果十分相似。她解释说:“我们已经知道超重是尿失禁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我们认为体重问题是一个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她在California大学太平洋医疗中心体重控制研究项目中开展了这一研究。本研究中选择的是那些每周尿失禁次数超过四次的妇女,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的一组立即进行减肥,另一组推迟三个月后再减肥,作为对照组。减肥的方法是每天给患者喂食液体食物,能够提供500到800卡热量,进行锻炼,并改变不良的行为。对于治疗尿失禁并没有采取特殊的措施。这些女性患者体重平均减少35磅,其尿失禁症状的出现次数从平均每周25次减少至每三个月11次。Subak说:“我们目前还不知道这种症状的改善能够持续多长时间。”
⑻ 经常尿裤怎么回事
45岁还是中年人,这种情况属于中年人小便失禁。
真性尿失禁
由于膀胱或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疾患使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过度松弛,以致尿液不能控制从膀胱流出。
假性尿失禁
由于下尿路梗阻(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或肿瘤等)或膀胱逼尿肌无力、麻痹(先天性畸形、损伤性病变、肿瘤与炎症病变等导致调节膀胱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造成膀胱过度膨胀、内压升高致尿流被迫溢出,又称“溢出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
因为骨盆底部的肌肉、有关膀胱机能的神经、膀胱尿道口的括约肌的受伤以致腹部压力增加时(如在咳嗽、大笑、打喷嚏)时无法控制尿在膀胱中以致使尿流出来的情形。如在女性常在怀孕时或生产后因骨盆底部的肌肉或局部神经常会受伤,以致这些肌肉松懈时,或神经受伤指挥传达路径发生问题时,常有这一种尿失禁。女性在停经后因女性荷尔蒙的减少也会使骨盆底部的肌肉松懈,引此种尿失禁也多见于停经后的女性。
急迫性尿失禁
正常人虽然有尿意时,仍然可以控制不解尿一段时间,但是有病的人会突然有急强烈的尿意而无法忍住小便尿很快就流出来的情况,是因膀胱肌肉紧张过度和尿道括约肌的合作不当所引起。最常见的是中风的病人,此外有荐骨脊髓或神经的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时也常有这一种症状。如果找不出神经疾病等特殊原因的疾病时就叫做不安定性膀胱。女性有感染、糖尿病、脑神经的疾病或放射线治疗等原因时,会使膀胱的神经受伤而有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出现。
充盈性(充溢性)尿失禁
膀胱过满使少量尿液溢出 (即尿液从充满的膀胱漏出) ,最常见于膀胱排尿梗阻的老人或膀胱神经失控的患者。
一过性尿失禁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膀胱感染,发生的一过性尿失禁。当感染控制时,尿失禁的症状也随之消失。
女性更易尿失禁
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女性为甚。2001年,同济医院对武汉地区426例18岁以上成人进行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尿失禁患者136人,占被调查人群的31.9%,女性93人,男性43人,分别占各自人群的40.3%和22.1%。在了解所有调查对象的就医倾向时,只有34.04%的调查对象有就诊意向。
对症治疗效果好
不同类型的尿失禁治疗方法是不同的,因此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鉴别出是哪一种类型的尿失禁,这往往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结合尿失禁表现和相关检查才能确定。尿失禁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行为疗法、药物疗法、辅助器械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泌尿外科学的不断发展,目前使用的微创方法TVT手术,仅在患者下腹部切2个1厘米的切口,从阴道内置入生物合成的悬吊带即可,该手术简便易行,损伤小,恢复快,适合治疗各种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此外,人工尿道括约肌手术,对尿道括约肌机能障碍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让人尴尬的“社交癌”
遗尿常常令患者陷入尴尬的场面,有时还会伴有尿骚味,妨害正常生活及作息,也可影响人的社交活动。因此,有的人将尿失禁称为“社交癌”是有道理的。除此之外,还会引起诸多身体上的不适。由于漏尿,会引起会阴部及下腹部、大腿根部皮疹、皮肤感染、溃烂,还易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膀胱结石,严重时会影响双侧的肾脏功能。
女性尿失禁可分为急迫性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两种。
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有强烈的尿意,但在你到达厕所前,即有尿液不自主的漏出,或是当听到流水声时,即使喝少量的液体,也会导致尿液不由自主的漏出。
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行走时,一般体力劳动时或大笑、打喷嚏时,即有尿液不自主的漏出,患者常常为了避免漏尿,而采取预先多次提前上厕所的方法。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娩损伤所引起。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是目前发病最高的女性下尿路疾病,国外成年女性约有48%的人患有尿失禁,中国女性的发病率目前大致在29%,而上海40岁以上的成年女性中有4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然而,只有不到10%的患者到医院看病,而真正找到泌尿外科医生的只有0.7%。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由于患者增加腹部压力而导致的尿液不自主的流出,其发病的原因非常复杂,目前研究发现的主要原因有:年龄偏大、有多次生育史、肥胖、长期便秘、有妇科手术史、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长期吸烟和酒精摄入等。这些因素可以使患者的尿道括约肌不能控尿或者盆腔肌肉力量减弱,使患者尿道压力下降,从而发生储尿障碍。
那么压力性尿失禁能否治愈呢?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使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盆底肌锻炼
这里介绍的方法非常简单,它无需任何器械,在任何场合和时间都能进行,可以不为人所察觉。方法如下:收缩阴道及肛门,上提,维持2~3秒后放松,然后重复刚才的动作。这种运动每天要做300~500次。这些动作不必一次完成,可以分数次完成,一般至少坚持1~2个月开始有效果,而且需要持续一年以上的时间。对于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会有一定的作用。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例如:管通、麻黄素)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最常用的药物,也是目前研究认为最有效的药物,这类药物能通过增加尿道括约肌的闭合能力来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某些病例可采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例如:溴化丙胺太林、丙咪嗪、盐酸羟丁宁。
雌激素可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压力性尿失禁。雌激素具有增加尿道括约肌的张力和血供作用,但疗效尚有争议。另外,有乳腺癌、宫颈癌、子宫癌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不应接受雌激素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后尿道注射硬化剂、各种悬吊术、人工尿道括约肌置入术以及尿道延长或折叠术等。其中国际上成熟的治疗方式是经无张力阴道吊带植入术(TVT植入术)。
该手术是把一种特殊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吊带放入体内,当腹腔内压增加时,吊带可以相对抬起压迫尿道,从而抑制尿液漏出。这种吊带在体内不会引起炎症,可以终身有效。手术是微创,损伤极小,一般不会损伤膀胱、尿道、肠道、子宫附件等;且穿刺点隐蔽,不会影响患者美观要求。
减肥可改善女性尿失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妇产科学核生殖科学系主任Leslee Subak在近日召开的第23界美国泌尿学会年会上宣布,患有尿失禁的女性患者在减肥之后尿失禁的次数减少,即使是在减肥之后9个月,上述效果仍然存在。
她介绍说,减肥之后,患者每周尿失禁发作的次数减少了50%到60%,治疗效果与一般药物治疗的效果十分相似。她解释说:“我们已经知道超重是尿失禁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我们认为体重问题是一个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她在California大学太平洋医疗中心体重控制研究项目中开展了这一研究。本研究中选择的是那些每周尿失禁次数超过四次的妇女,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的一组立即进行减肥,另一组推迟三个月后再减肥,作为对照组。减肥的方法是每天给患者喂食液体食物,能够提供500到800卡热量,进行锻炼,并改变不良的行为。对于治疗尿失禁并没有采取特殊的措施。这些女性患者体重平均减少35磅,其尿失禁症状的出现次数从平均每周25次减少至每三个月11次。Subak说:“我们目前还不知道这种症状的改善能够持续多长时间。”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⑼ 为什么38岁的女人老是憋不住尿裤子
你这个是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症状体现包括以下:
一、 膀胱炎: 即通常所指的下尿路感染。成年妇女膀胱炎主要表现是尿路刺激,即尿频、尿急、尿痛,白细胞尿,偶可有血尿,甚至肉眼血尿,膀胱区可有不适。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但少数患者可有腰痛,低热(一般不超过38℃),血白细胞计数常不增高。约30%以上的膀胱炎为自限性,可在7~10天内自愈。
二、急性肾盂肾炎: 表现包括以下两组症状群:①泌尿系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腰痛和(或)下腹部痛;②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一般无高血压和氮质血症。
三、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程经过很隐蔽。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三类:①尿路感染表现:仅少数患者可间歇发生症状性肾盂肾炎,但更为常见的表现为间歇性无症状细菌尿,和(或)间歇性尿急、尿频等下尿路感染症状,腰腹不适和(或)间歇性低热。②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如高血压、多尿、夜尿增加,易发生脱水。③慢性肾脏病的相关表现。
四、不典型尿路感染: ①以全身急性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而尿路局部症状不明显;②尿路症状不明显,而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③以血尿、轻度发热和腰痛等为主要表现;④无明显的尿路症状,仅表现为背痛或腰痛;⑤少数人表现为肾绞痛、血尿;⑥完全无临床症状,但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105/ml。
用药治疗:
1.年轻女性的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 健康经产妇患有症状性下尿路感染(如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夜尿、耻骨联合上区不适),而无阴道炎的症状及体征(阴道分泌物臭味、外阴瘙痒、只有排尿困难而无尿频及外阴阴道炎)者,其治疗应注意两点:
(1)清除下尿路浅表黏膜的感染。
(2)清除来自阴道及下消化道的尿路病原体。
2.年轻女性的再发尿路感染 再发细菌性UTI临床上很常见,女性第一次尿路感染后约20%会再发。
治疗感染复发和重新感染的方案差别很大,医生应对每例再次感染的类型做出明确的判断,这可从病史及细菌学类型获得一些线索。复发多在停用抗生素1周内,而实际上均在1个月内出现,再感染的时间界限对诊断有帮助;分离细菌的类型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助于判断是否为首次感染的菌株。然而这些资料仍不够且难以得到,我们发现可根据女性患者对短程疗法的反应作出如下结论:如有效可能为重新感染,需要长期预防用药;如无效可能为复发,需要延长强化治疗。因此,医生可以更明确地判断出:虽然延长的强化治疗方案费用和副作用均增加,但一些患者仍可以获得最佳疗效
3.老年女性的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 绝经期后女性UTI有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菌尿的发生率较青年组高得多,这至少由以下两个原因引起:
4.女性急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 有明确症状的肾盂肾炎患者,因有深部组织感染,有或将有菌血症的危险,故需要强化抗菌治疗。治疗的关键是:立即予以敏感抗生素治疗,使尿路及血液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为达此目的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总的治疗原则如下。
(1)有症状性肾孟炎,抗生素的治疗目的有三:
①控制或防止脓毒血症的发生和发展(细菌侵入血流);
②清除入侵的细菌;
③防止再发。
(2)为达以上目的,可将疗程分为两个阶段:
①立即控制全身性败血症,常需要胃肠外给药;
②控制败血症和急性炎症后,接着口服用药清除感染的病原菌(防止早期复发)。
(3)控制全身败血症所用的抗生素应符合:
。总之,上述的后一部分药物(从氨曲南开始)可用于病史复杂、以前曾发作过肾盂肾炎、近期有尿路器械检查史的病人。
5.妊娠期的尿路感染 孕妇中常规筛选无症状性菌尿检查,是必须对无症状性菌尿予以控制,以免影响母亲及胎儿的发育。孕妇无症状性菌尿或无症状性下尿路感染(排尿困难、尿频、类似经产妇的非妊娠妇女的急性无并发症性膀胱炎)的治疗,与非妊娠期相同。短程疗法,单剂量疗法与3天疗法两者对孕妇的尿路感染均有效,但我们仍选择3天疗法。与非妊娠妇女相比,妊娠期尿路感染治疗有两个不同点:用药必须安全、副作用少,这使选药范围大大受限;妊娠期预防治疗必须密切随诊。
妊娠期除需要强化治疗外,还要预防性用药。
6.男性UTI 50岁以下的男性UTI很少见,但无泌尿系异常时的尿感,常可发生于同性恋者、性伴侣带有尿路致病菌或AIDS患者(CD4 细胞<200/mm3),治疗应选择甲氧苄啶(TMP)或喹诺酮类10~14天作为标准方案,只在不能耐受或由罕见的致病菌引起时才改用其他药物。而短程疗法绝不能用于这些患者。
50岁以上的男性UTI
治疗失败的原因多为解剖学异常;粪链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该类细菌感染用抗生素治疗后复发率很高。UTI复发时,可采取3种措施:
①长程抑菌疗法;
②每次复发时重新予以强化治疗;
③外科清除妨碍抗菌疗效的前列腺炎性组织。根据年龄、性活动、患者全身情况、膀胱颈梗阻程度、前列腺癌存在的可能性来选择治疗方案。
7.儿童尿路感染的治疗
儿童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与成人相似,无药敏结果时予以广谱抗生素,取得药敏结果后,根据药敏选用毒性最小的窄谱抗生素。胃肠外给药至体温正常后24~48h,再口服用药1~3个月,疗程完成后1周内复查尿培养,第2年还应经常复查。儿童急性UTI,尽管短程疗法有效,但仍宜用7~14天的传统疗程。青春期女孩子可能是个例外,因其对短程疗法的合作性增加了,喹诺酮类可影响软骨的发育,故禁用。儿童复发性UTI,尤其是在肾内有瘢痕存在或可见的VUR时,可选用以下药物长期预防:磺胺甲?唑/甲氧苄啶(SMZ-TMP)[每次2mg/kg或复方TMP 2次/d,其中含磺胺甲?唑(SMZ)每次10mg/kg]、呋喃妥因[2mg/(kg?d)单剂量]或扁桃酸乌洛托品[50mg/(kg?d),分3次]。磺胺耐药,疗效不佳,磺胺甲?唑/甲氧苄啶(SMZ-TMP)和结晶呋喃妥因疗效尤佳。就保护肾功能而言,VUR的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相比,未发现外科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尽管外科技术日益完善,但仍有瘢痕增大,肾脏肿大。因此,现主张延长抗菌疗程,密切观察,尽量防止瘢痕增大。外科治疗仅限于经2~4年的药物治疗失败的儿童。
8.复杂性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有多种尿路和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者所患有的不同的尿路感染。另外,这些患者的致病菌范围亦非常广泛,大部分对常用于其他UTI的一个或多个抗生素耐药。因此,下列总的治疗原则可能适宜于复杂性UTI患者。
9.尿路感染的门诊治疗 因为这一类疾病在门诊相当常见,并且十分复杂,如果患者能在门诊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对提高治愈率是十分有益的。以下从门诊工作的角度,介绍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⑽ 憋不住尿裤子
专家表示,成年人遗尿症的原因主要有: 1.膀胱功能失调。膀胱作为一个蓄尿器官,通常要在贮存了一定的尿量之后,才会向大脑皮层发送神经冲动引起尿意。当某种原因引起膀胱功能失调时,那么即使很少的尿量也会刺激膀胱产生尿意,比如膀胱逼尿肌亢进。许多研究均证实,有70%-80%的原发性遗尿患者均伴随膀胱逼尿肌亢进。一些影响膀胱的刺激因子,比如酒精、咖啡因等也可以造成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而造成遗尿。 2.睡眠因素。服用安眠药或镇静药等可造成睡眠过深而导致遗尿。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同样也会引起遗尿。 3.遗传因素。有证据表明,遗尿具有家族遗传性。一项研究表明,如双亲均有遗尿症状,则后代有高达77%的几率也会发生遗尿。如果父母中的一个有遗尿症状,则其后代有40%的几率出现遗尿。 4.内分泌因素。抗利尿激素是一种调节肾脏生成尿液总量的激素。人体在夜间分泌较多的抗利尿激素,故肾脏在夜间生成的尿量较少。当激素分泌失调时,可引起夜间生成的尿量增多而诱发遗尿。另一种情况是人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水平正常,而肾脏对激素的反应失常,这种情况也会造成夜间多尿。 5.其他病因。例如尿道感染、糖尿病、膀胱颈梗阻、泌尿系结石、膀胱肿瘤、前列腺炎(见于男性)、盆腔器官脱垂(见于女性)等都可以导致遗尿。在情绪焦虑或情绪失控时偶然也可见遗尿。 遗尿症应该如何治疗呢CES中枢平衡调控疗法解忧愁 为了研究、治疗遗尿症,北京广济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北大妇产儿童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院所最好的儿科专家,成立了专项科研团队联合攻关,研究出了可有效控制遗尿症的治疗技术:CES中枢平衡调控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