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大班的孩子自己扎裤子
1.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 我会扎裤子
教育教学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裤子,并能分清前后。
2.学习自己穿裤子,拉整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
娃娃两个,两个娃娃穿的裤子各一条。
活动过程
1.认识裤子,了解裤子的正反面。
出示两条娃娃的裤子,引导幼儿观察,然后提问:
这是什么?裤子上面有什么?为什么要有这些漂亮的图案呢?这么小的裤子是给谁穿的呢?
2.给娃娃穿裤子。
神秘的抱出娃娃,激励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给娃娃穿裤子吧!”幼儿说着,教师操作。
先确定裤子的正反面,两手抓住裤子上面,往里伸小腿,两条小腿都找到家之后,用力往上拉裤子,露出小脚丫,然后站起来,提好小裤子,把外衣翻出来。
教师用儿歌的形式小结穿裤子的方法步骤:
两手抓裤腰,
用力往上拉,
露出小脚丫,
站起提裤子,
裤子提整齐,
上衣翻出来。
3.幼儿尝试自己穿裤子。
★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裤子,了解自己裤子前面有什么样的花纹,进而确定正反面。
★带幼儿到寝室,脱下自己的裤子,然后和老师一边说着儿歌一边把裤子穿上。
4.大家来说一说:穿裤子的时候哪里不舒服?
教师将自己刚才观察到的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引起幼儿的关注:
“两条裤腿是谁的家?如果两条腿都进了一个家,另一个家空着会怎么样?”
“当小脚丫还没露出来的时候你能站起来吗?”
5.午睡时鼓励幼儿自己穿脱裤子,提醒他注意在上午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2. 幼儿园巜我会扎裤子的组织策略
我会塞裤子 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天气转冷了,要塞好裤子。 2、养成幼儿将裤子塞好的习惯 二、活动重点与难点 让幼儿懂得保护自己。 三、材料准备及环境创设 午睡室 四、设计思路: 现在的天气是越来越冷了,在这种天气下幼儿很容易受凉导致感冒等疾病。只有让幼儿自己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受凉。才能真正做好保暖工作,预防各种疾病。塞裤子对于做好保暖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我设计这次的课让幼儿塞好裤子,使小肚子不露在外,能注意保暖。 五、活动流程 提醒幼儿——幼儿操作——相互检查 六、活动过程 1、 提醒幼儿 幼儿起床后,提醒幼儿要塞好裤子,使小肚子不露在外,注意保暖。 2、 引导幼儿塞好裤子 引导幼儿将最里面的一件衣服塞在裤子里 3、 游戏:照镜子 让幼儿相互检查,是否塞好裤子
3. 怎样训练宝宝自己脱裤子大小便
学会如厕是宝宝成长中的一个里程碑,而且这一里程碑对父母来说也同样意味深长。可很多新妈妈们以为男宝宝,女宝宝的如厕训练都一样,一般都可由妈妈亲自代劳,可实际上这里面还是有很大学问的。
坐便器的选择
训练用的坐便器,最好是选择宝宝自己喜欢的座椅式坐便器。这有利于激发宝宝如厕的兴趣。选择坐便器时应注意,坐便器应该牢固、舒适、高低适宜,宝宝坐上去时,双脚应正好着地。
男宝宝:男宝宝在才开始学习如厕的时候可以不着急买坐便器,可以先用塑料瓶给宝宝做排便训练,当他稍大一些的时候,再去选择一款合适宝宝的坐便器。
女宝宝:对于女宝宝,妈妈可以准备一个类似于玩具的、配置鲜艳色彩或声音的便盆,让对色彩情有独钟的女宝宝对这个“彩色玩具”不抗拒。
如厕训练5信号
宝宝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脱离尿布生活呀?这可是年轻父母开始训练宝宝如厕时遇到的头等问题。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要视情况而决定。下面5个信号提示你的宝宝可以开始使用便盆了:
信号1:宝宝在便后能感觉到尿布或者纸尿裤湿了,通过语言或者动作表达不舒服的感觉。
信号2:宝宝能在口头上或行动上表达想解便的想法。
信号3:宝宝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段大便。
信号4:宝宝对成人上厕所的行为表示感兴趣,甚至还会在马桶上坐一小会儿。
信号5:宝宝可以保持尿片干燥达两小时以上,睡觉醒来时尿布也没有湿。
如厕训练 男女有别
男宝宝
1. 教他先学会坐,然后再站
由于大小便经常一起排出来,所以一开始应该先让宝宝在大小便的时候都坐下,这样他就能明白两者都应该在便盆里完成。用这种方式,他就不会由于小便时可以到处溅的乐趣而分散注意力了,并能学会在你需要他注意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掌握基本程序。
2. 陪儿子一起玩“消防员”游戏
对于男宝宝而言,模仿很重要,所以应由爸爸来言传身教,学习如何使用厕所。鉴于男宝宝的淘气个性,爸爸应给予准确的示范,教他如何“瞄准”便盆,也可以在便盆中放一张有颜色的纸,让他瞄准纸片撒尿。对于男宝宝来说,有时小便就像在玩“消防员”游戏,同时也增加了他上厕所的积极性,更快地摆脱尿布。有时男宝宝可能在大便时想要站起来撒尿,这是因为排便过程往往伴随着撒尿,所以对这种情况而言,一开始的时候就让宝宝使用便盆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女宝宝
1. 女宝宝的模仿训练
女宝宝的训练主要由妈妈来完成,她们更喜欢使用便盆,特别是有可爱动物形状的便盆。妈妈在训练女宝宝小便的同时要教给她正确的擦拭方向,尤其是在大便后,一定要从前往后擦,以防尿路感染。
2. 不穿太复杂的衣服
训练女宝宝大小便的一个重要事项是,千万不要给她穿太复杂的衣裤,让她难脱难解。宝宝通常会憋到再也不能憋的时候才告诉妈妈,本来就比较紧张,很难控制自己,如果再加上裤子怎么解也解不开等不必要的挫折,那么,尿裤子肯定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了。
绝大部分宝宝是在2岁4个月左右完成的白天训练,到3岁左右完成夜间训练,并且男宝宝所花费的训练时间要超过女宝宝。所以等宝宝真正到了适合如厕训练的年龄再开始训练,会使他的如厕自理能力培养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厕课程6步走
STEP1发“排便信号”
教宝宝如厕时,首先应教宝宝学会自己发出“排便信号”,可以是身体的,如两腿夹紧,也可以是口头的“嘘嘘”、“便便”,来告诉父母他们要上厕所了。
如厕小贴士:属于宝宝的如厕椅最好放在卫生间内或放在宝宝自己的房间里。宝宝乐意在客厅里开辟他的“游戏场”时,如厕椅也可以放到他的近处。如厕椅放置时最好是“就近原则”。
STEP2脱裤子
带宝宝到坐便器旁,让宝宝学会自己把裤子脱下,退到脚部的位置,如果宝宝做的好,父母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等他掌握脱松紧带的裤子以后,可以练习脱复杂一些的裤子。
如厕小贴士:如果是男宝宝小便,则需要将裤子脱至大腿中部,分开两腿,掏出小鸡鸡,小便时不淋湿衣裤即可。
STEP3坐在便器上
带宝宝到坐便器旁,让宝宝逐步熟悉自己的尿桶或如厕椅,经常带他去坐一坐,不必拉下裤子。只要让他适应坐在上面就可以了,等宝宝明白便盆的概念,就可以继续以下步骤了。
如厕小贴士:对低年龄段的宝宝有时候自己不会发现有便意,这时可以让他去坐一坐,而不必拉下裤子,让宝宝有个使用便盆的意识。
STEP4排便
把水龙头打开,让宝宝听着“哗哗”的水声排便。让宝宝保持一个特定的姿势,然后用“嘘嘘”声诱导宝宝排小便;用“嗯、嗯”声促使宝宝排大便。
如厕小贴士:想要宝宝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一开始在他用便盆大小便时,就不要让宝宝玩玩具、吃东西,注意避免宝宝长时间坐在便盆上,形成习惯性便秘。
STEP5清洁屁屁
训练宝宝自己擦干净屁股。开始时父母可以为宝宝代劳, 让宝宝翘起屁股,方便父母给他清洁屁屁。但稍大一点时就要让宝宝学会自己清洁小屁屁了。
如厕小贴士:让宝宝把内裤和外裤拉上,父母可以帮助整理一下裤子。可以教他在大人的坐便器上排便,排完便后,教宝宝盖好马桶盖,再放水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STEP6洗手
把宝宝带到水池边,打开水龙头,让宝宝自己洗手,然后用擦手毛巾把手擦干。最好以后每次如厕都要养成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如厕小贴士:对宝宝能够自己顺利完成排便过程或有进步时都应给予恰当的表扬,这些称赞的话语,可以让宝宝体会如厕的舒心和快捷。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了。
4. 如何与老师做好家园沟通
场景一 一时大意失荆州 下午多多妈来幼儿园接多多时,发现多多的衣服没整理好,肚脐眼都露在外面。冬季天气寒冷,如果敞着肚脐,很容易感冒。妈妈很生气,没搭理跟她问好的老师,拉起多多气冲冲走了。其实在这一整天里,不管是吃饭、喝水,还是玩游戏,老师都把多多照顾得很好。午睡时多多把小被子踢了,老师走过去轻轻帮他盖上;有小伙伴和多多争抢小汽车,老师又把他们叫过来,让两人商量着玩。可是到了离园时,这一点没有做好,留给家长一个坏印象,整天的辛苦都算白费了! 情景分析:也许是老师没有整理好多多的衣服,也许是老师整理好以后,多多上了厕所,他自己随便扎了扎裤子,就没有弄好。所以老师只能用“火眼金睛”四处搜寻,抓到一个整理一个。或者是把扎裤子的方法教给孩子,对那些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是能自己整理好的。作为爸爸妈妈,也希望能理解老师,毕竟老师面对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大堆小蜜蜂。偶尔有一次做得不够好,就自己给他整理吧!如果发现孩子常常露着肚脐、敞着衣服,再跟老师交流,希望她能为孩子整理好衣服。另外,冬季给宝宝买衣服,内衣裤一定要稍微大一点,便于扎好上下装,这样才能不露肚脐。 场景二 哪一个才是事实? 爸爸妈妈来找园长告状:“你看我们家孩子的脸上,这一道红印子!宝宝说是老师打的!”园长赶快找来老师。老师感到很委屈,说她根本没打过孩子。于是大家又问宝宝,这下宝宝改口了,说不是老师打的。家长着急了,安慰孩子不要害怕,要说实话。可孩子还是否认。但家长一口咬定是老师打的,理由是“孩子绝不会说谎”;老师则以“人格”和“性命”担保绝无此事。宝宝在这过程中,说了好几种情况,每次版本都不一样,到底哪次才是真实的呢?情况没办法辨别,老师和家长的心里却都留下了阴影。 情景分析:其实很多时候,宝宝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取决于大人问他什么样的问题。因为大人问话暗示性特别强,孩子会根据暗示去思考。比如你问他:“脸上那块怎么红的?有人打你了?”他就会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也许这个印子是别的孩子不小心碰的,也许是玩耍时擦伤的,但如果这一天老师恰好扭了扭他的小脸,他可能就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得出“老师打的”这个结论。其实大人不必在澄清事实上钻牛角尖,因为有些事情确实无法搞清楚,既然它已经发生了,最重要的是安抚孩子的情绪。当然,这不是说孩子受了委屈,家长应该忍气吞声,而是对老师有基本的信任和了解,避免一些可能造成的误会,理智平和地解决问题。 场景三 我们的思想不一致 有些家园沟通之间的问题,是由于教育思想不一致引起的。一位老师说她教的是大班的孩子,应该学着自己穿脱衣服了,可是有的妈妈隔一两天就叮嘱老师,“老师,睡了午觉你记得给他穿衣服啊!他自己弄不好,你帮帮他!”或者是,“老师,记得给他多喝点水!”老师说,这其实是孩子进小学之前必备的生活技能,如果总是需要老师帮助孩子穿衣服、提醒孩子一天几次喝水,以后他能照顾好自己吗?老师举例说,她的女儿已经读小学了,每天背一瓶水到学校,晚上还原样背回来,问她怎么不喝水呢?她说没人提醒她,她记不住。 情景分析:家长和老师之间教育思想不一致,还真不是个小问题。看起来好像只是“多给他喝水”或“帮他穿穿衣服”之类的小事情,但背后隐藏的是不一样的想法。首先应该沟通,双方互相交流——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什么原因使得我们坚持要这样?看看周围的老师和家长,他们又是怎么做的?一旦双方达成一致后,就不要轻易更改和妥协,这样才能带给孩子一个好的发展。否则,在幼儿园他得自己穿衣服,回家后就有人包办一切,那功夫岂不白费了? 场景四 每天做个“小汇报” 一位老师告诉我,这学期她的班上新转来一个女孩子,每天都是婆婆接送的。婆婆对老师的工作好像挺不放心,她到幼儿园总是背着手转来转去地看,然后告诉老师,这儿这儿没弄好。班上的另外一位老师就很害怕见到婆婆。这个老师告诉她的搭档:“别害怕,你应该想,婆婆这样‘监督’我们是为什么?就是希望老师能多关注孩子。与其让婆婆来问,还不如主动给她做个‘汇报’呢!”于是每天婆婆一到教室,老师就告诉她孩子今天表现怎么样,吃了几碗饭,这些都是婆婆最想听的!有一次小女孩被伙伴推了一把,头上撞了个小包,老师马上带她去做了冷敷,又给婆婆打电话。婆婆听了不乐意,“那么多老师,都看不住一个小孩。”可第二天婆婆竟然送来一封表扬信,谢谢两位老师及时带孩子去治疗。“包回去就散了!”婆婆说。 情景分析:这位老师说,家长都希望老师能关注到自己的孩子,其实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试着做个有心人。对那些身体不舒服、环境不适应的孩子,老师多留心他们的情况。比如妈妈早上送孩子来时,告诉老师孩子不舒服,那么上午就多关注他,看他吃饭、玩耍都挺好,就知道孩子可能没什么问题。中午午睡时,摸摸他的额头,没发烧,好,给家长一个短信,“孩子没有发烧,请放心!”家长肯定特别感谢老师,当建立起互相的信任和了解之后,家园沟通自然就不再是问题了!
5. 幼儿园中班升大班家长会怎么写稿子
结合上学期情况,安排本学期的活动 (一)自理方面。 1、收获。本学期我们根据班内孩子情况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断提升自理能力为重点,培养孩子善于动脑筋、敢想、敢说、勇于实践。 我们在教育中尽可能地放手,让孩子进行活动,让孩子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尝试、去思考、去做出结论,在这种方法的教育下,孩子们能自己擦鼻涕,能学习着自己穿脱衣服,大小便后自己用手纸,学习自己整理游戏材料、上课能自己把小椅子排成各种队形,有些孩子甚至能帮助老师叠被子、铺床单;当老师需要孩子帮忙拿、送东西时,开始没人敢,后来我们采取老师带你一起去,认识了以后就和不认识的手拉手一起去,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勇敢了,好多孩子都成了老师的好帮手。 2、不足方面及相应策略。 (1)自己扎裤子还不能及时。 刚来时孩子们都不会自己扎裤子,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能自己扎好裤子,再后来大部分孩子能在起床、便后、游戏时只要小肚皮一露出来就能及时地自己扎好;只是估计现在仍有一半的孩子做不到,尤其是以后天冷了,更应养成这样的习惯,因为小肚皮自己保护好了,感冒就会大大减少,所以,家长们,今天回去后就开始行动吧。 (2)看图书有一半没有兴趣。 一年来每个孩子在语言方面都有多多少少的进步,可是我们班级的图书常被幼儿抢坏、因为错误的看书方式损坏,我们开展了“我看老师修图书”活动,让幼儿知道书坏了要修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有意的引导孩子们带着目的,也就是要带着问题去看书,以帮助孩子克服胡乱翻书的习惯。第一步,要教会孩子认识封面和封底。学习从前(封面)往后一页一页轻轻翻书。看的时候,可用手指着画面内容一样一样的说。看完后,要把书合起来,并且封面朝上“送回家”。这学期,我们将安排教室里一个安静的活动,就是阅读。所以鼓励孩子从家中带来图书,并与伙伴分享,我们组织阅读与讲故事相结合,现在班里一些孩子阅读和讲故事的积极性很高,还有部分孩子不会看书也没有兴趣,所以,这也需要我们家长配合的:1、让孩子带来的好书(故事、知识性),首先自己有兴趣但至少会讲上面的一个或一点以上。2、鼓励孩子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上来讲,“一个都不漏”。本学期,我班将在十二月举行幼儿“讲故事、念童谣”比赛活动,希望每个孩子都积极参加,家长平时也注意多培养和锻炼孩子。
6. 宝宝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不会自己脱裤子怎么办
这个就要慢慢的教育孩子了,自己家的孩子也是到了大班才会自己脱裤子,作为家长不要太担心,孩子大了渐渐的就好了。
7.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培养幼儿能安静地进餐,学会使用餐具,进餐时坐姿自然,保持桌面的干净,并能够基本做到不挑食。应该说吃饭对于幼儿来说都很困难,他们喜欢吃的饭菜简直太少了,这与他们平时吃零食有直接的关系。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进餐习惯,饭菜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吃或不吃,可以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宝宝真棒,今天吃了这么多的食物,一定长大个,不生病。”对于宝宝挑食,家长最头痛了,只要耐心地变换口味给孩子做饭菜,并随时采取讲故事、说儿歌等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相信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二、培养幼儿能够主动饮水。这里所说的“水”指的是白开水。现在,许多家长会给孩子喝很多的果汁饮料,殊不知这对幼儿的身体非常不利。我们提倡让孩子喝白开水。当然,白开水没有味道,孩子不喜欢喝,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喝水比赛,看看谁喝得多,告诉孩子,如果喝水喝得多,“水宝宝”便喜欢他,和他做好朋友。 三、培养幼儿主动入厕。很多家长对孩子不放心,担心孩子自己脱裤子、擦屁股完成不了。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锻炼,您不给他机会,孩子永远成长不了。作为家长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很聪明的。在教幼儿擦屁股时,家长可以先示范,然后让幼儿自己练习,这里一定要强调孩子从前往后擦。 四、培养幼儿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衣服的能力 1、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儿歌来指导孩子,易于孩子接受。 策略: ①和孩子一起穿衣服。通常孩子都喜欢模仿大人的样子,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穿衣服,不仅可以使孩子学到正确的穿戴方法,而且也可以使学到对付繁忙生活的经验。 ②寻找适当的时间练习。早晨时间短促,并不是训练的好时机,所以家长可以在休息天的白天找个清闲的时候,让孩子边念儿歌,边练习。 ③在家中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温馨提示: ①衣服:为宝宝准备直接套头就能穿的、较宽松的或是V领的、肩上扣扣子的衣服。 ②裤子:宝宝穿的裤子宜较宽松,裤头不应太紧的。紧身裤或是背带裤在幼儿活动时会有诸多不便。 ③鞋子:宝宝的鞋子最好是用魔术贴由里往外拉过来一贴即可的,不需要穿过任何的小洞洞。 自己穿脱衣服并整理好一开始对小孩的幼儿来说是一件难事,但是通过家长和老师不断地示范指导,儿歌引导,很快孩子就能自己穿脱衣服并整理好了。个别能力差的孩子家长只能助他一臂之力,不能包办代替。 五、培养幼儿正确的洗手习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生活中还有其他的生活常规,比如漱口、擦嘴、午睡等等,都需要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细心培养,分解每个动作和细节,做给孩子看。家长要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幼儿喜欢的语言让他们乐于接受。对幼儿常规培养得越早,孩子在入园前掌握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越强,家长就不用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宝宝的自身能力也会得到充分发展。 温馨提示: 1、与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会通过家长会、教室外的《家长之窗》、幼儿的成长档案等途径向大家宣传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每周的活动安排等内容,让家长能够了解。 2、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比如: 3、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一起打扫房间、一起收拾碗筷。父母和孩子一起劳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劳动兴趣,融洽家庭气氛,密切亲子感情,还能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与孩子一起劳动时,父母应以身作则,并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孩子,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正确的引导下,通过家长配合,共同努力,相信经过小班一年的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只要放开我们关爱的双手,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经过磨练他们一定会像一只只雄鹰展翅翱翔,搏击长空。
8. 如何训练孩子自己穿脱裤子
每次都让孩子自己脱穿 家长在旁用语言指导 孩子做的会一次比一次好 一定要给与鼓励
9. 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和鞋袜,我应怎样教给他
在幼儿园老师教孩子自己衣服,家长则应配合老师,在家中进行相应的练习,最好和幼儿园同步练习。问一问老师如何指导孩子练习的步骤等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下面给您几个具体的方法。
1)教孩子穿袜子:
无跟的袜子可以随意穿,穿有跟的袜子时就要告诉孩子:把袜子跟放在下面,(因为小班的孩子已经能认识上下、前后了)然后套在脚上一点点往上拉,边示范边带孩子跟着做。因为孩子最初练习时,小手不灵活、不协调、穿不好会着急。家长要鼓励他,耐心指导他。千万不要嫌孩子做不好,就立刻帮他。更不要说孩子笨,这样孩子受打击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孩子穿鞋:
(1)孩子的鞋不要过紧,要买穿脱方便的鞋。如3岁4岁数的孩子穿有搭扣
的鞋子为好。此年龄段的孩子不能分清左、右,可以帮孩子找找小窍门,免得把鞋穿反。如:在鞋内侧找特点,内侧都有搭扣。或者把两只鞋的内侧,各缝上一个小扣子,把这两个共同点挨在一起再穿就不会穿反了。
(2)有鞋带的鞋要在大班以后再让孩子穿,这时孩子小手较灵活了,可以接受系鞋带的练习了。家长也要反复示范,让孩子按要点步骤进行,要随时鼓励,不要急躁。如果让3岁的孩子练习系鞋带就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超出孩子能力要求,孩子是做不到的。如果有的家长只是为了美观,给孩子买很复杂难穿的鞋,用于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3)教孩子穿裤子:
先要分清前后,男孩子裤子好分,女孩的裤子家长要帮孩子做标记,如松紧带裤子、秋裤等可在前面用彩线绣上一朵小花,钉上一个小扣子等。找对前面,摆放好再穿。最好是选择软质的宽松一些的,过紧过硬的裤子孩子穿起来会很费力的。
4)教孩子穿上衣:
(1)穿上衣时双手抓住衣领两端,衣服里儿朝前、然后由头上扬到背后,先披上,再伸袖子。系扣子时先系最下面一个,依次向上系。最初系扣子时,孩子的小手不灵活容易疲劳,家长可帮一帮,慢慢做到孩子独立完成。
(2)家长让孩子平时练习系扣子,和系拉链。方法是:
把衣服脱下、平铺在桌面上,这样练习孩子能正面看到衣服练习起来较容易,不易疲劳。也可让孩子给妈妈爸爸系扣子做练习。
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鼓励表扬,使孩子有成就感更有积极性。俗话说熟能生巧,家长只要坚持培养,肯定每天都能看到孩子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