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裤子搭配 » 穿鸳鸯裤子有什么禁忌

穿鸳鸯裤子有什么禁忌

发布时间: 2022-05-28 16:21:45

A. 鸳鸯服穿什么裤子好看

我觉得你可以选择黑色的直筒裤,视觉上给人一点冲击,或者黑色喇叭裤,黑色的哈伦裤,比较忠告的建议就是尽量不要选择黑色的紧身裤,因为我觉得鸳鸯不肯定是oversize那种,如果配一个紧身裤的话,就会显得特别突兀,以上就是我给你的建议,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穿搭风格,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是否要听取我的建议

B. 穿鸳鸯鞋的人正常吗 为什么穿鸳鸯鞋会被说

现代来说,是正常的,以前只是迷信说法
与官匪都有勾结之人在民间俗称为“黑白两道”,其来历便与“鸳鸯鞋”有关。古代鞋履等级区分严格,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连所穿鞋子的颜色都有严格规定。

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影响极深的北魏孝文帝曾在“服制改革”中即规定,鞋履的颜色“士卒百工无过绿、青、白;奴婢侍从无过红、青,犯者问斩”。而对做买卖的生意人,西晋朝廷则规定,凡市侩必须一脚穿白鞋,一脚穿黑鞋,这种鞋就是“鸳鸯鞋”。

这种一双鞋分黑白两只的现象,古人称之为“黑白两道”。由于商人多侫,喜官商勾结,关系复杂,进而衍生出了现代含义的“黑白两道”。
不分左右的鞋子又叫“正脚鞋”,也叫“直脚鞋”。古人的鞋子为何不分左右?可能与古代人忌讳穿颜色、款式不一的“鸳鸯鞋”有关。在古人眼里,两只鞋必须一模一样,两只不一样的“鸳鸯鞋”则被视为不洁,只有贱民才穿,这与现代前卫一族有意穿之,以显时尚,完全不同。

C. 古代鸳鸯裤是什么意思

这种两条裤腿颜色不一样的鸳鸯裤.

D. 鸳鸯鞋是死人鞋吗

鸳鸯鞋是死人鞋。鸳鸯鞋是两种颜色的鞋子,又称为鸳鸯鞋和阴阳鞋,在中国古代鸳鸯鞋是不吉利的,所以古往今来,鞋子是同色的。但是近两年,从aj开始兴起了鸳鸯鞋,各大品牌也相继推出鸳鸯鞋,鸳鸯鞋作为时尚流行的鞋子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很少有人在乎它的寓意,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鸳鸯鞋的概括

鸳鸯鞋在以前是指地位低下的商人穿的鞋,因为在西晋商人们只能一脚穿白色的鞋一脚穿黑色的鞋这也是鸳鸯鞋的由来如今鸳鸯鞋也是指款式一样,颜色不一样的鞋子是非常流行的街头穿法,回头率高到无法想象,脚穿鸳鸯鞋即使上半身穿简单的黑白装也能穿出时尚感而且穿款式一样颜色不一样的鞋子会给人非常有钱的感觉哦。

鸳鸯鞋本身就比较扎眼,所以小编建议大家搭配鸳鸯鞋尽量选择单色调的裤子,比如黑色、灰色、卡其色和墨绿色的工装裤,时尚简约,简直是街头潮男必备搭配。鸳鸯鞋也可以搭配亮色系和拼色的五分裤或七分裤。

但是这种搭配非常考验搭配功底,搭配好了经验全场,搭配不好会显土,而且不能突出鸳鸯鞋的特点还有些穿搭博主,会拿鸳鸯鞋搭配西装裤、休闲裤等偏正式一些的裤子,也非常好看复古又时尚。

E. 谁知道风俗习惯的俗语

【安徽石台民间风俗习惯】

一、生活习俗
衣着衣服:清末时期,农民着手工缝制便服,多以粗布(土布)作衣料。单衣:男子穿偏襟或对襟短褂,大腰阔裆裤,衣色以白、蓝为主。妇女穿偏襟褂,稍长,以躬身不露腰为度,裤子款式与男裤同。棉衣:一般人家穿棉袄、棉裤,男女棉衣款式与男女单衣同,以蓝、黑色为主。成年男子冬天多用布大带子束腰(长五尺许),穿长衫、长袍者,好将右襟提起,纳在左腰部大带子内,便于行走和劳动。男女有用带子束裤脚的习惯(俗称扎腿),少年儿童多穿土纺、土染、土织的花条、方格布衣服。
教书先生、医生、商人等多穿长衫,冬穿长袍,不用布大带束腰。士绅及富豪人家,多以绸缎作衣料,男子着长衫,春秋季节外套马褂,冬穿长袍,外套坎肩,亦不用大带子束腰。
幼儿穿开裆裤,多戴绣有花草、动物的红布兜兜。娇爱的幼儿常穿两条腿颜色不同的裤子(俗称鸳鸯裤)。冬天,幼儿多穿猫蹄棉裤(裤腿稍长,裤脚张上棉袜底)。婴儿穿土裤(用布做成严裆短裤,穿后,用布带束腿,装入适量沙土)。
民国时期,人们的服装没有多大改变。在城镇有少数人穿中山装和西服。少数学校学生穿校服,中学生穿军服,小学生穿童子军服。
建国初期,经过土地改革,农民生活得到改善,穿细布(俗称洋布)衣服的人渐多,中老年人仍穿旧式便服,机关干部、工人、医生、教师、学生及青少年,流行制服,如中山装、列宁服、青年服、学生服、工作服等。衣色以蓝、白、灰、黑为主。穿长衫、长袍的渐少。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少年中曾一度兴起绿色服装热。1978年后,人们的服装款式、衣料、衣色均有较大变化,城乡无多大差异。人们盛穿制服,如中山装、列宁服、青年服、学生服、工作服、西服、运动服、拉练衫、茄克衫等。青年人时兴西服,青少年女子夏季盛行裤裙(农村不多),冬天穿长短毛呢大衣,羽绒服、皮茄克的增多,农村仍有少数老年人穿旧式便服。衣料多以化纤布,混纺布为主,毛呢次之,穿棉布衣的已少见。衣色日趋多样化,有红、黄、兰、白、黑、灰、绿及各色条格、方格、花布等。
至今,婴儿穿土裤渐废。幼儿戴红布肚兜、穿鸳鸯裤、猫蹄棉裤之习仍存。
帽清朝及民国时期,农民男子一般戴线织猴头帽(又叫抹虎帽)、毡帽垫子,热天戴草帽(麦桔或芦苇编制)、斗笠。妇女冬天多用土纺、土染、土织的麻花头巾包头,老年妇女多戴两块瓦的头勒子。清代,富人士儒之家男子盛行六块瓦顶上有红疙瘩的瓜皮帽(也叫帽垫子),民国时期多戴毡制礼帽。
建国后,男子流行制服帽,戴毡帽垫子及猴头帽的渐少,冬天多戴海军式栽绒帽(俗称火车头帽)。女子多用方巾、围巾包头,其花色依年龄不同各异。1978年后,男子流行鸭舌帽,冬天中老年妇女逐渐兴起毛线编织帽。
发型清代前男子蓄满发。清军入关后,改为头周围剃发顶部蓄长发,扎一发辫垂于背后。辛亥革命后,男子蓄发扎辫子的渐少,多数剃光头,少数富家公子留短发头(俗称洋头)。民国时期及以前,女子蓄满发,未婚女子扎一发辫垂于背后,婚后的女子在脑后挽发髻(俗称挽纂)。民国时期,始有女学生留剪发头(俗称半截毛子,发长至颈部)。
建国后,男子盛行短发头,仅有老年人剃光头。女子盛行剪发头,亦有少数年轻女子蓄长发,扎双辫。老年妇女多数仍挽发髻。1978年后,不少男女青年讲究发型美,留烫发头。
鞋旧社会,女性多缠足,穿尖头布鞋,以蓝、黑色为主。富家年轻女子穿绣花鞋,老年妇女穿套鞋(穿一双软底小鞋,再套穿一双鞋)。男子穿园口布鞋,以蓝、黑色为主。农民一般买不起胶鞋,雨天多穿油鞋。冬天人们穿棉鞋,或穿用芦缨、麻编制成的“毛窝子”,男子多穿高木底毛窝子,既防雨雪又保暖,但比较笨重。
建国后,男女鞋的款式、色调变化较大,由手工制布鞋,渐次普及机制布鞋、球鞋、胶底布鞋、翻毛皮鞋、擦油皮鞋、塑料底布鞋、塑料凉鞋、塑料托鞋、皮凉鞋、旅游鞋、皮棉鞋、雨胶鞋、防雨靴等,款式新颖,五光十色,应有尽有。1978年后,中青年男子盛行中跟鞋,青年女子流行高跟鞋。至今,仍有不少人冬天穿高木底毛窝子。
袜民国初期及其以前,人们多穿手工缝制的布袜,男子多白色,女子多蓝、黑色,而后,逐渐穿棉线袜(俗称洋袜),袜底磨破后,张上布底布帮继续穿。70年代后期,棉线袜渐少,多穿各种化纤袜。
饭食本县人以面食为主。建国前,农民收麦时吃麦面,收秋粮时吃高梁、大豆、小米、玉米等杂粮面,并杂以红芋、糠菜,除逢年过节、接待来客外,平时很少吃麦面,富有人家全年吃麦面的也很少。建国后,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开始富裕起来,基本上全年吃麦面,很少有人吃杂粮。
饭食多种多样,馍有馒头、花卷、窝头、锅饼、厚馍(又叫炕馍)、烙馍、糖包、菜包、油饼等。本县人习惯吃发面馍,尤喜吃烙馍,其制法先将和好的面(死面)擀成园形(直径尺余)薄如厚纸的馍坯,后放在热鏊子上烙熟而成,过去常在面内掺入芝麻,制成烙馍,再炕焦,给小孩作点心吃。饭类有稀饭、咸汤、面条、水饺、米饭等,通常以稀饭、面条、咸汤等为主。本地人习惯吃白面条,即不放油、盐、菜的面条。
菜肴肉类以猪、羊、牛、鸡、鸭、鹅、鱼等肉为主,回民忌食猪肉。蛋类有鸡、鸭、鹅蛋等,鸡蛋多用来炒菜、烧汤,鸭、鹅蛋多是腌制咸蛋。建国前,农民平时很少吃肉、蛋,有的过年过节也吃不上。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年均食肉蛋量渐增,1978年后,农民逐渐富裕起来,对肉蛋需求量进一步增大,市场供应充足,购销两旺。蔬菜类,春季有小白菜、菠菜、蒜苗等,夏季有黄瓜、茄子、韭菜、芹菜、青辣椒、西红柿、豆角等。秋季有萝卜、冬瓜、南瓜、笋瓜、薯仔、花菜、藕等,冬季有白菜、萝卜等。四季常吃的菜有葱、蒜、辣椒、豆芽、豆腐等。1978年后,本县兴起用塑料棚培育蔬菜,人们一年四季均可吃到芹菜、辣椒、黄瓜、包菜、菠菜等新鲜蔬菜。自古以来,本县居民家庭有腌制萝卜干、大头菜,腊菜、豆酱、西瓜酱、豆腐乳等的传统。
本县人吃饭一日三餐,一般早餐是稀饭(冬季多是红薯稀饭)、馍、咸菜;午餐是馍、炒(烧)菜、汤;晚餐是面条,或稀饭、馍,或咸汤、馍,配以炒菜或咸菜,晚餐本地俗称喝汤。饭菜口味稍咸、辣。
居住自古至今,本县人喜以座北朝南的堂屋(也叫北屋)为主房,多是三间,一明二暗,中间作客室,东西间为卧室,长辈居住。东、西、南屋为配房,晚辈居住,或作仓房,厨房和牲畜房。建国前,劳动人民盖不起屋,多数是几代同住一屋。
过去群众住房大都是土墙草顶,只有少数富户住砖瓦房。建国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房结构逐渐变化,20世纪60年代,一般为土墙瓦顶。1978年后,多是砖墙瓦顶带走廊,有的农民盖起楼房,草房已很少。过去群众住房后面不留窗户,至今只有少数人家在屋后留窗户,且多是留小卧窗。
行路过去,人们赶集上市,探亲访友等是徒步,少数人以驴、马、骡代步。接客送人多用木制独轮手推车或畜力四轮太平车。建国后,交通工具不断发生变化,起初是使用胶轮平板车,20世纪70年代后,城乡普及了自行车。1980年后,县城至各乡镇通有公共汽车,不少青年购买摩托车,群众外出或运输较为方便。
二、人生习俗
诞生催生:孕妇临产前几天,娘家备红糖、鸡蛋等送至婆家,叫“催生”。之后,孕妇一般不再回娘家,怕婴儿降生在娘家,犯忌讳。
报喜:第一胎婴儿生下三天后,其父备红鸡蛋(染红的熟鸡蛋)去丈人家报喜,并通知送粥米的时间。
送粥米:第一胎婴儿生后,一般女孩9天,男孩12天,外婆家备红糖、鸡蛋、小麦(或小米)、婴儿衣物、首饰、玩具等前来庆贺。同日,其他亲友亦备礼物贺喜,婴儿家长设宴款待,此称送粥米。宾客返回时,送红鸡蛋、馒头,以示谢意。外婆一般留下陪外孙住几天,若在事急等回去,要留下一件衣服。
接满月:婴儿满月时,外婆都要接外孙住数天。婴儿去时在脸上抹点黑墨,送来时搽点白粉,俗语“黑脸去、白脸来,婴儿越长越富泰”。外婆另送一只鸡,并用一块红布套在鸡脖上,此鸡只许饲养,不许宰杀。
婚嫁建国前,男婚女嫁,皆遵父母之命、媒婆之言。
说媒:又叫“提亲”。媒婆权衡男女双方人品、性格及其家境、社会地位等,认为两家是门当户对,有联姻的可能,即去男女两家介绍彼此情况。两家经过了解,都没有意见时,媒婆告之双方家长愿结百年之好。
过小柬:男女两家同意联姻后,男方家长将用红纸写有“不惴固陋,妄为执柯,六礼未备,寸红先过,××两家,愿结丝罗。冰人×××。×年×月×日”的书柬,交媒婆转呈女方家长,若女方没有异议,便复与上述同意书,即为两家确定联姻。
过大柬:小柬过后,男方备办首饰、衣料、红枣、栗子等,择吉日由媒婆送至女方,女家受聘后,将由红纸书写嫁女的生辰的柬贴(俗称年命贴)交媒婆送至男家。男方请算命先生合年命,若男女生辰八字不相克,即行定婚。
结婚定婚后,男方择吉日、备花轿、唢呐、三眼枪,去女家迎娶。有一人抱一只公鸡随轿至女家,女方不留,并另赔送一只母鸡,以图两家吉利。新娘梳妆挽纂,头顶蒙头红(红布方巾),身披上轿红(即红衣服),脚穿红绣花鞋,由娘家哥抱送上轿,轿出村时,鸣枪三声,唢呐在轿前吹奏,嫁奁随轿后,沿途每遇村庄、桥、庙宇均要鸣枪、奏乐。县境东部兴二位娘家弟兄提茶壶、茶杯送轿至男方村头即回。县境西部兴未婚姐妹送轿,至男方家照料新娘,新郎新娘拜堂后返回。
花轿到男方大门前落下,在唢呐、枪炮声中,男方一位少女将一个用红布包着的酒壶送给新娘(称送财贝壶)。另有两名与新娘属相不相克的少女扶新娘下轿,慢步走上铺在轿前的芦席,待走上第二条芦席时,遂将第一条芦席从新娘头上漫过,如此周而复始,直至院庭中供桌前。此间,新娘两旁各有一人向新娘头上撒红枣、花生、桂园、栗子、夫皮等物,此称撒仗,预示早生贵子、福满堂。供桌上点燃香烛,放着一个盛高梁的斗,斗内放一面镜子,插一杆称,新娘至供桌前,与新郎共拜天地(称拜堂),拜毕,新郎抱起供桌上的斗,引新娘入洞房,把斗放在床上,用称杆挑去新娘头上的蒙头红,夫妻共饮交心酒。此时,众人闹新房,强使新郎新娘从事接吻,共咬一个苹果等。稍息后,新娘更衣梳妆,同新郎在院中供桌前共拜亲友(俗称分大小),先叩拜公婆,后按亲缘的近远,依次叩拜,请头者要给磕头礼钱。晚上,新郎新娘入洞房,要有人听新房,若无人听,婆婆或嫂嫂在洞房窗前放一把扫帚,表示吉利,洞房里通夜不熄灯,此叫“长命灯”。
新婚第3天,新郎新娘祭拜祖坟。一般婚后第6天,娘家接新娘,当天送回。第9天再次接,住6天后送回,俗称“接9住6,一辈子不受(苦)”。第18天,娘家还要接,住18天,新娘在娘家做好全家鞋、锅盖等带回婆家。
建国后,国家颁布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制度,实行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农村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结婚尚不普遍,多是通过介绍人介绍,男女先见面,再经过一段时间了解情况,双方都没有意见,便同去政府机关进行婚姻登记,领取结婚证书。而后选定结婚日期,备办酒菜,宴请亲友,举行婚礼。过去合年命、坐花轿,顶蒙头红,送财贝壶、叩拜天地神等旧俗现已废。20世纪70年代后期,男女婚嫁,出现女方要见面礼及定婚彩礼,其款额与日俱增,已成社会公害,引起政府及有关单位的关注,经宣传教育,此风有所收敛。
过生日过去只有少数富有人家过生日,每至生诞之日,亲友备礼物前往庆贺,主人设宴款待,甚为隆重。劳苦大众因经济条件所限,很少有人过生日。建国后,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过生日的人渐多,大都是少年儿童及老年人。少年儿童过生日,点蜡烛、吃蛋糕,亲友送玩具、衣物等以示祝贺。老年人大多数是过六十六岁、七十三岁、七十七岁的生日,六十六岁生日,已婚儿女及亲戚备66个馒头,66个扁食、6斤6两肉前往庆寿,俗语“六十六,吃块肉”;七十三岁过生日时,寿礼中必有鲤鱼,俗语“七十三,吃条鲤鱼猛一窜”;七十七岁生日时,寿礼中不可少鸡,俗语“七十七,吃只鸡”。
青年女子结婚后的第一个生日,其娘家备礼物邀集亲戚同去女儿家祝贺,此称“做生”。
丧葬过去,本县丧葬礼仪繁杂,且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老年人临终前,大都先将病床移至主房堂前,穿好寿衣。寿终时刻烧化纸钱,称“烧倒头纸”。尸体入棺材时,称“成殓”。棺柩前一般放一盏油灯,叫做“引魂灯”;一个土盆,称“老盆”,以备亲友吊唁时烧纸钱用;一个小土罐,罐口用面饼盖上,饼中间插一双筷子,此称“阴阳罐”。另放若干根缠贴白纸穗的柳棍,长2尺许,叫“哀棍”,待儿孙祭奠死者,叩拜亲友时用。丧屋门前搭灵棚,居中放一供桌,上置供品,纸扎的童男童女放在灵棚两侧。家门上贴白纸,大门旁插一白纸幡,男左女右,以示乡邻。
死者的儿子、儿媳、女儿、孙子等皆称“孝子”,儿子称“重孝子”,戴白孝帽,穿白孝袍,麻绳束腰,穿白鞋。儿媳、女儿头顶白巾,穿白孝褂,白布带扎裤脚,穿白鞋。族内其他人男戴白孝帽穿白鞋,女头顶白巾穿白鞋。孝子日夜守候在棺柩两侧,男左女右,此称“守灵”。亲友吊唁时,孝子行跪拜礼,男孝子拜男客,女孝子拜女客,并陪哭。事主家给男客送白孝帽,女客送白巾,女婿、孙女婿和外甥另送白布腰带,此称“破孝”。
死后第三天“送盘缠”、“坐材口”。傍晚,家人备香烛纸钱,按死者岁数每一岁包一个扁食,煮熟后连汤放在一桶内,前往村外十字路口祭奠,此称“送盘缠”。送时,唢呐在前,两人抬着盛有扁食的桶在其后,沿途用勺子陆续将扁食和汤泼掉,孝子及众人尾随。至十字路口点燃香烛纸钱,拜毕,另择路返回。稍息后,进行“坐材口”(用钉封住棺材盖)。亲戚朋友前来向遗体告别。死者若是妇女,其娘家必须请到,征得他们的同意方予坐材口,否则,娘家人往往会借故破费事主的钱财,甚或阻挠出殡。
老年人死后,延丧的时间较长,一般不少于7天。有的延至月余才出殡。若死者配偶早已故,出殡的前一天,家人备纸钱到坟前拜请亡灵回家,俗称“请灵”。出殡的当天,亲友备礼品前来祭奠,女儿、孙女、外甥、外甥女等亲戚除备供品外,一般都另备一条搭棺芦席和押供礼。祭奠以亲缘关系的近远,依次分别进行,在枪炮唢呐声中,孝子手持哀棍叩拜迎接,俗称“接供”。祭毕,事主宴请宾客。宴后稍息便发丧,先将棺柩抬到大门外停下,亲友和乡邻再祭奠,此称“路奠”。祭后,抬棺上坟地,在刚抬起棺柩时,孝子遂将老盆摔烂,此称“摔老盆”,象征继承权。唢呐班子在前吹奏,长子孙打着白纸幡同孝子随其后,众人抬着棺柩跟着孝子走,女孝子走在棺后,棺至坟地时,亲友再次祭奠。随后将棺柩入在墓穴,俗称“棺下地”。阴阳先生调整方位,把阴阳罐、哀棍放在棺前,盖上搭棺席,即行封土筑坟,插上白纸幡。
殡后第三天,直系亲属备纸钱至坟前祭奠,复筑坟头,此称“园坟”。之后,按期到坟前祭奠,7天为一期(自殡葬之日算起),烧至五期止,俗称“烧五期纸”。
建国后,丧葬程序及封建迷信礼仪逐渐减少,扎纸牛、马、童男童女等殉葬品基本废除,渐以戴黑纱取代穿孝服。在干部、职工中献花圈,开追悼会之举日盛。1977年5月,砀山火葬场建成,火葬之风逐渐兴起。
本地不论死者婚嫁,生男育女与否,只要长辈尚在,多不延迟丧期,一般不过三天即埋葬,有的死后当天就埋,丧葬仪式也多从简。
三、节令习俗
传统节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是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俗称“过年”。一入腊月(农历十二月)人们就为过年作准备,俗语“吃过腊八(腊月初八)饭,就把年来办”,备钱、备粮、买衣料。过了腊月二十日,便忙于买鸡、鱼、肉、蛋、烟、糖、香、蜡烛、鞭炮、春联、灶画、门画等。腊月二十五日后,就着手蒸馒头,炸丸子、炒花生、炒瓜子、叠糖、打扫卫生等。春节的前一天,贴春联、灶画及门画。建国前,贫穷人家贴春联早于富人家,贴后就不许进门讨债。
正月初一,人们黎明即起,各家点烛烧香、放鞭炮、敬神灵,迎新年。大人小孩身着新衣,给长辈叩头拜年。早餐一般都吃扁食,下锅时,留几个不下完,象征新年里有剩余。早饭过后,街坊邻居相互拜年,各户备置烟、酒、糖、花生、瓜子等热情招待。不论平时有无矛盾,只要是长辈,都应向其拜年,否则,就会受到众人的非议,邻里间往往通过拜年消除了隔阂,言归于好。自正月初二起亲戚间相互拜年,一般是初二拜舅舅、初四拜岳父、初五初六拜姑姑,而后是拜其它亲友,大都到正月初十前后才结束。
建国后,春节烧香敬神、贴灶画、磕头等旧俗已废,大多利用春节慰问军烈属,开展文艺体育活动。
送瘟神:农历正月初五为送瘟神日,村里年长的妇女聚在井旁,烧香焚纸钱、祭瘟神,祈除病灾,而后列队送瘟神至村东方十字路口。返回途中不许回头看,否则,瘟神会跟回来。建国后,此节俗已废。
送火神:农历正月初七为送火神日,当日黄昏时,众人手持火把,放鞭炮,送火神至村西南方十字路口,烧香祷告,祈求火神免除火灾。归途中不许回头看,以免火神跟回来。建国后,此节俗已废。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当日吃元宵。晚上,各家每人点一盏用面蒸制的油灯。有的人家用面蒸制龙灯,点亮放在粮囤上。有的用彩纸扎成结有小麦、棉花、玉米、水果及蔬菜等各式各样的花树,插在粪堆上,俗称“摇钱树”。少年儿童挑着龙、鱼、兔、马、莲花等各种形状的灯笼,聚在一起赛灯。过去每逢元宵节,砀城四关举办传统娱乐活动,如北关的竹马舞、西关的玩龙灯、南关的玩旱船、东关的狮子舞。招来城周围十数里的群众,甚是热闹。建国后,县文化部门每年都举办灯展。
本县人常以面灯的灯花形状,大小及多少预测当年各种农作物收成的好坏。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为祭龙日,当天人们用面蒸制形状如龙的大馍,用草木灰在院内、大门外、晒场上围粮囤(粮囤图案),中间埋一把五谷杂粮,祝愿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俗语“二月二,不干活,抱着孩子吃大馍”、“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
是日家家吃“蝎子爪”,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炒制而成,取意消毒灭灾。建国前,人们多以二月二为春种生产的开始,建国后春节过后,人们就忙于春耕春种的准备工作。
清明节:清明节前几天,各家为先祖扫墓、添坟土、焚化纸钱。建国后,机关干部、学校师生等,在清明为革命烈士祭扫坟墓,敬献花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清明节本地又称寒食节,各家煮鸡蛋吃,门两旁、屋檐下插柳条,以此纪念介子推。本地传说,春秋时代,晋文公曾流亡国外,回国后封赐从臣,但未赏到介子推,子推遂携母隐居绵山,后来晋文公找介子推找不到,以烧山逼子推出来,而子推不愿出山被烧死。晋文公以绵上作为子推的封田。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日各家吃棕子、糖糕,屋檐下插艾条。小孩戴香包,用彩绒线绳束手腕。外祖母为小外孙绣制“五毒(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红肚兜”。传说吃棕子、糖糕、插艾条是为纪念屈原。小孩用彩绒线束手腕,至农历七月初剪下,扔在屋上,让喜鹊衔去为牛郎织女搭鹊桥。小孩戴“五毒”肚兜、能消灾避难。香包内装艾叶、白芷、香草等,防害虫伤身。
六月初一、十五:本县黄河故道以北及县东部地区群众,以农历六月初一为“小年”(春节为大年),各家蒸馒头、包饺子,置桃、李、杏、花红等鲜果、祭祀神灵。黄河故道以南及县境西部地区群众则以农历六月十五为“小年”。故本地有“(六月)初一、十五都一样”之说。 七月七:传说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本县又称此日为乞巧节,是日晚,未婚女子,在月下置供果,向织女乞巧(学针线活技艺)。
七月十五:本县黄河故道以北及砀城东唐寨一带,称农历七月十五日为“鬼节”,各家在坟前焚化纸钱,祭祀先人。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节前数日,各家以月饼、酒、肉、水果等馈赠亲友。是日,一般在外地的人都要回家团聚,晚上吃月饼,喝团圆酒赏月。
十月初一:传说农历十月初一是阎王爷“收鬼”日,是日或是日后,各家到先人坟前烧纸钱。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祭日,各家吃用小米(或大米)、红枣、红豆、糖等做成的粥,俗称“腊八粥”,有庆丰收之意。人们常以腊八粥抹在枣树上,传说来年能多结枣。
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祭灶日。人们为灶君爷烧香磕头,祈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把灶君画揭下烧掉,称为送灶君上天。此节俗现已废。
除夕: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称除夕,本地俗称腊月三十日为年垂。除夕上午贴春联、门画。傍晚大门前放一横棍,叫拦门棍,其意拦住财富不向外流。晚上在院中,大门旁及室内各神位前烧香、叩头、祭拜神灵。大人给小孩压岁钱,全家吃团圆饭、喝辞岁酒。多数人至午夜才睡觉,有的人通宵不睡,此称“守岁”。除夕烧香叩头敬神,放拦门棍等俗现已废。
新节日新节日大都是建国后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全民节日,皆以阳历时间为准。元月1日为元旦,放假1天。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放假1天。10月1日为国庆节,放假2天。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女职工放假半天。5月4日为青年节。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小学及幼儿园放假1天。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8月1日为建军节。届时各机关、团体开展庆祝活动,城乡人民以新节日举办婚喜庆事者渐多。
四、礼节
清朝及其以前,本县人们多是行跪拜礼及拱手礼。民国时期行跪拜礼者渐少,行鞠躬礼的增多。新中国成立后,大都行握手礼,而今很少有人行跪拜礼,拱手礼和鞠躬礼。宾客来访至主人门前时,不径自入内,先敲门或喊门,主人或喊请进,或出门迎接。主人请客人入上座,双手敬茶递烟,客人称谢。客人离去时,主人送至大门,宾主施礼告别,互道“再见”。乡亲邻里人平时相见,相互问候:“你早?”、“你好?”、“最近忙不?”。饭前饭后相见,多是问“你吃(饭)了没有?”,晚饭前后多是问“你喝(汤)了没有?”。
询路问事,先下车(或坐骑),区别年龄特征,尊称对方老大爷、老大娘、阿姨、老大(哥)、大嫂、小兄弟、先生、同志等,而后再发问。询问后再道“谢谢”、“麻烦(您)了”。对方多是回答:“不用谢”、“没啥”。若有过失于别人,多是以“怨我”、“对不起”、“请原谅”,向对方表示道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机关、工厂、学校、商店等开展五讲四美活动(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每年评选“文明单位”。城乡不断开展“五好家庭”、“好媳妇”、“好丈夫”、“好婆婆”、“好公公”、“好小姑”等评优活动。
参考资料:http://www.thd8.com/d/200811100136.htm

F. 穿西装时的三大禁忌是什么

第一个原则:三色原则,也就是说身上的的色彩不超过三种

第二个原则:三一定律:在港台又叫三一律。就是在休闲,睡觉,散步时不穿西装。比如睡觉时穿西装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挺尸”,再如:到市场买菜时不穿西装,买菜穿西装的唯一好处就是:菜价因此而上涨百分之十!这是国际惯例!

第三个原则:叫三大禁忌。1,穿西装时袖子上的商标不拆。专业讲法穿西装不拆袖子上的商标被称为“氓流的基本特征”。2,穿白色袜子。大家都知道男士正装西装就是灰色,深蓝色或是黑色。穿黑色西装穿白色袜子被称为“村夫莽汉的基本特征”,但只有一种情况,就是穿白色西装时穿白色袜子!另外不能穿尼龙袜子。3,领带的打法。不打一拉得领带,最好带真丝的!另外,打领带最忌讳的就是穿夹克打领带,(这一点我们经常见的,在清华里就有啊!)在外国人眼里,穿夹克打领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260度做法”(就是比250还弱智的那一种)

其它的还有,你像在正规场合不能穿皮西装,不能穿布鞋,不能穿凉鞋等等!
不过上述情况都是在较正规的场合,比如像商务交往,商务谈判,涉外交往尤为严重!

G. 梦见爱人穿鸳鸯裤子

你好:
只是梦而已,南柯一梦。梦是假的,不必当真。
有本书叫《周公解梦》,里面提到,梦与现实是往往相反的,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指你爱人穿鸳鸯裤子。
我认为只是睡觉时,无意中胳膊压着胸口了,从而压迫心脏,进而大脑供血不足引起脑部活动了,也就是俗语中的做梦。
科学研究表明,梦是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
也就是说梦不代表什么,没有任何意义,更不是什么征兆。
最多只能代表你昨天晚上没有休息好,也就是俗说的觉没有睡好。
也许有的话,就是白天醒来,脑海里留下了一段回忆罢了。
对吧!
送你一句话:过好今天,明天会更美好。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更祝你开心快乐每一天。

H. 我买了一双aj鸳鸯鞋别人说是死人穿的

鸳鸯鞋要讲究配色的,并不是你同一款,不一样的就可以鸳鸯。最好不要乍眼,毕竟大家都不喜欢高调的做法。喷泡配鸳鸯太高调了,有些颜色穿出来过于吸人眼球,引人注目,所以并不建议。如果你能在球场上英姿飒爽的话,你穿出来也没有问题,或者你非常会穿并且长得帅身材好。总之颜值身材才是主导。

I. 五个月宝宝长牙了,为什么要穿外婆做的鸳鸯裤

因为以前的小宝宝营养及发育都不如现在的宝宝早,所以五个月出牙就算是个例了,有的老人就视为怪现象,出现一些迷信的说法。因为现在的宝宝营养及各方面的发育都较早,所以五个月出牙已经是正常现象,所以不必穿什么鸳鸯裤的。不过宝宝现在正在长牙期间一定要注意钙的补充,以保证宝宝在发牙期间体内有足够的钙,保证能发一口健康的牙齿。

J. 穿衣服有没有什么讲究

度身选衣如是个子较矮,身上可装饰的面积较小,服装的设计要相对地简洁,最好采用简单、直线的设计,而且上下颜色要基本一致。衣肩不能太宽,鞋子不能太大;衣服的颜色尽理选择浅一些;裙裆要高一些,不要穿大裤简的喇叭裤,裤腿最好盖住鞋面;同时穿一双浅色高跟鞋到笛体的延长也具有明显作用,选择与服装颜色对比强烈的色调演染颈部和领子,也可取得增加身高的效果。 颈部较短的人可以利用敞开的领口暴露胸部的一小部分,最好选择型领或钮扣很少的西服上衣,这样从下颏底部到销骨中部的距离在口中就会加长,从而使颈部显得 长些。任何一种将身体同颈部截然分开的领型都是应该避免的。对颈部较短的人来说,高领的衬衫或毛衣并不会使颈部显得更长,最好选择不增加颈部体积的式样。 而颈部长的妇女则可选用大些的对襟鸳鸯领,也可穿能在颌上卷起的三翻领衫。 宽肩的人是美观大方折,但肩如果太宽也会影响的美。要减小肩部的宽度,最好采用袖缝至领基部的套袖式服装,也可选用型领,这样在颈部延长的同时,肩也会显得窄些。宽肩的女子别适合外套之类的打扮。夏天试削肩的设计 ,效果相当不错。 身材过于高大的女子,衣服不宜过长,也不宜穿花红柳绿颜色鲜艳的衣服,宽衣松裙较为合适。 体胖的女子,最好选择深色的衣料,款式力求简单,衣肩窄些领口可开得低些,而腰袢的位置要准确。 身材过瘦的人,应选挺括的面料及密褶的裙子,因贴身的丝质往往使你显得更瘦。同时不宜穿无袖衣。加腰带,泡泡袖,胸前、衣领及袖口镶宽边或打绉褶,都会使你的体型变得丰满些。 圆肩的女孩可以利用垫肩设计,在肩与袖间造成角度。穿夹克或毛衣都可利用此一诀窍。 倾斜肩的人选择服装的要点和窄肩基本相同。但要注意不可过分地演染围巾和衣领,这会增加颈部的体积,使肩显得更倾斜。 胸部丰满的女孩更富于女性的曲线美。如果是高个子,胸部高些对形体没有什么影响。但如果身材矮小,胸部又在身体中占绝对优势的话,就应避免一切会使躯干变甜美的服装设备。服装上的腰带就属于这个范围。要使丰满的胸部显得小些,上衣就不应太紧,而且设计要简单,最好不装上兜。当然,一个适当紧的胸罩很必要的。另外,最重要的是选择没有光泽又具弹性的布料。光泽容易引人注目,请避免丝质衣服。选择深色系服装也是一个办法,万一服装色调太亮,可利用一点装饰品转移别人的视线。 胸部过于丰满而臀部太小的女子,应穿深色衣服,浅色的裤子和裙子。上衣最好前边开钮扣,不宜穿肩过窄、胸前装饰过多的衣服。 对于胸部较平的女性,要想使胸部显得丰满些,简单的办法是选择上部紧些、式样和质地柔软的用料,较宽大的外衣应在肩部和胸围两则加折裥。,同时应尽量注意把肩部放宽,如垫肩。同时注意口袋、领和围巾的搭配。把夺目的饰物配在上身,吸引人们视线。裤子和裙子适宜选择深色或素色。 腰比较细的人可以穿腰部有带子或提褶的衣服,裙子和裤子的腰可设计得紧些。 腰比较粗的人可以选择剪裁自然、曲线不是太明显的款式。裙子请选择腰设计,或是把上衣放在外面,再加腰带,避免铪欠特别留意你的腰部即可。不要穿松紧带裙子,以免看起来更胖。另外,利用型剪裁或是特别强调口袋的设计,借以转移人们的视线。如果穿着百褶裙 ,裙腰部分切勿过紧,以免造成膨胀的印象。当然,你也可以试试无腰带的衣服。 腰比较长的人不应过分演染腰部,应选择较宽松的上衣。 短腰的人切忌穿腰部加带或提褶的衣服,因为腰带的宽度占去了腰以上不小的面积,恰支使躯干显得更短。短腰的妇女穿裤子比穿裙子更漂亮,裙子会使躯干变短。 小腹突出的妇女,可以尝试直线条的、在小腹一带裁开的洋装。裙腰使用松紧带,造成腰部蓬松的感觉。穿弹性良好的麻质衣极为合适,但需避免柔软的质料。 臀部太大的姑娘,要选择柔软的材料,避免剪裁太夸张。颜色当然以深色系为宜。如果布料本身有力度,使用斜裁效果更佳。臂部和大腿部瘦小的妇女,就不应选择过于肥大的裤子和裙子,否则就不能体现女性的轮廓。 腿短的人,避免穿长过臀部的大衣。上衣在臀部之上,看上去腿就会变长了。对长腰的人来说,裤子立裆太短或臀围太小都很不适宜,应使裤腰高些,这样可以减少腰的长度,增加腿的长度。与矮个子采用的办法相同, 高跟鞋对腿的延长也有明显的作用,裤腿也应长些,裤腿口盖到鞋面。另外,可以利用人们视觉上的错误,引开其视线,用与服装颜色对比强烈的色调演染颈部和领子,会收到掩盖腿的效果。 O型腿的妇女,应尽量避免穿紧身裤。质地坚挺的长裤和八分裤都能掩饰其缺点。裙长保持膝盖以下,避免束腿和强调直线条。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3905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4954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3588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4056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3282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3281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4197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3852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3166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