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衣百科 » 内衣兜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内衣兜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发布时间: 2022-11-15 07:31:37

1. 内衣、内裤是谁发明的

胸罩是1920年代由法国人发明的,它的前名是紧身衣(Corset)在十八世纪时就已出现,当时妇女穿它以保持体态。但因Corset非常不舒服,逐渐演变成分上下两件(束胸及束腹),再经过巴黎设计师们的巧艺,式样愈来愈简单,终演变成今日的胸罩和束裤。不过胸罩惊人的款式变化是近一、二十年才有的。胸罩的英文是Brassiere,口头多简称为bra,此自毫无疑问来自法文。 胸罩是在清末随列强入侵中国传入中国。 据说慈禧是中国第一个戴乳罩的女人。 古时内衣称中衣,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史料见于汉朝。其中女性内衣在不同的时期又称为抱腹、心衣、两裆、抹胸、肚兜等,唐代女性 “惯束罗裙半露胸”的普遍装束在历史上只不过短短一瞬,从古到今,内衣都一直蕴藏着女性的隐密,是绝对不为外人所知的。古书中提及内衣外露的女子不是欢场女子,就是如同梁山孙二娘一般,古人对内衣的心态是隐讳的。

2. 古代女子总是穿着肚兜,那么肚兜源自于哪个时代

肚兜是明清时期的一种内衣,从帕腹、抹胸演变而成,不分男女均可穿着。形状一般为菱形,上面结带于颈,左右两带系结于背,下面一角不用带子,正好遮住小腹。秋冬时节所用的肚兜,通常为双层,内纳棉絮,以利于腹部的保暖;老年人所用的肚兜,有时还贮有姜桂、康香等药物的粉末,以防腹疾。年轻妇女所穿的胜兜,常用鲜艳的布帛制成,有些心灵手巧的妇女,还在上面绣以彩蝶、鸳鸯等象征爱情的图纹。


肚兜的艺术以刺绣为主,也有贴补花纹的。由于它包括缝、绣、剪裁、造型及色彩构成,所以肚兜属于民间妇女艺术中的综合表现部分。妇女只为情人、丈夫或儿子绣肚兜;她们自用的肚兜一般只以纯色(多为红色)布料做成,略加花边装饰而已。绣给情人的肚兜多以戏曲、神话、传说中之爱情故事为题材以示意;为儿童绣的则以虎、虎吃五毒、莲(连)生贵子等护生、繁衍主题为内容。

3. 内衣是什么时候发明

女性内衣在不同的时期又称为抱腹、心衣、两裆、抹胸、肚兜等,唐代女性 “惯束罗裙半露胸”的普遍装束在历史上只不过短短一瞬,从古到今,内衣都一直蕴藏着女性的隐密,是绝对不为外人所知的。古书中提及内衣外露的女子不是欢场女子,就是如同梁山孙二娘一般,古人对内衣的心态是隐讳的。 女子贴身穿的上衣,即肚兜中的上兜,因不能轻易示人的服用性质而得名。明清时期妇女的贴身之衣,“主”是指系扣的意思,通常为宫女所穿的款式,强调刺绣装饰。是一种“腰间小衣”,是“肚兜”的前身,始于南北朝,是唐宋时期内衣的称谓,结构上以紧束前胸为特征,以防风寒,用于约束和固定胸部。也称兜肚,以正方或菱形衣片为常见,有素色与刺绣之分,左右两角装有绳带,系于后背,还有有袋无袋之分。 中国古代内衣不像历代外衣具备严谨的典章服制,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外衣是政治,而内衣则是情感。中国古代内衣都是情和艺的完美结合,它是女性私密空间中的悄悄话语。每个古代女子缝制自己的内衣时,都将万千情愫倾注于上:求子绣石榴、求财绣牡丹,避邪绣猛兽、思念心上人就绣花草……在外衣上根本不敢体现的人生理想及个人欲念,但在内衣上可以充分描绘展现。 正如《云缕心衣———中国古代内衣文化》一书所展示的:中国古代内衣文化的多元性、时段性较之其他服饰更自由、更智慧,亦更富于浓情。隋唐时期,依赖内衣来展示“乘间欢合”及充当惊艳式宫女的外在符号,已开始承载“……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之异”的性开放思潮,凭借内衣的形制、色制来袒露身体,更显唐代内衣服饰文化的开放气度及人文精神中惊彩绝艳的异光;宋代后期的“理学”制约,并没有使内衣文化暗淡失色,而是以“窄、瘦、长、奇”别具中原特色,为日后的“肚兜”文化奠定了根基;明朝内衣文化中“非绣衣大红不服”、“非大红裹衣不华”的“主腰”式内衣,更体现当时社会风尚中“导奢导淫” 的生活消费理念,成为对禁欲主义反叛的强有力符号;清末民国,更是华夏内衣一派艳阳天的繁纷时期,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情愿还是不情愿,既有对传统内衣的继承,又有对西方内衣文化的接纳,“修形塑身”与“寄寓精神”的肚兜艺术提升了华夏内衣的全新内容,结构上的科学化、图腾上的装饰理想化、工艺上的精巧化,材质上的多样化,使肚兜艺术与社会、身体、人生价值交映生辉。

4. 中国内衣发展史是怎样的

古代内衣较早的称谓是“亵衣”。“亵”意为“轻簿、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以下所诉的内衣历史线索是从汉朝开始的。

汉:抱腹、心衣

“心衣”的基础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 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平织绢是汉朝常用的内衣面料,其上多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称彩绣),图案多以“爱情”为主题,在当时用素色面料来制作内衣的情况是不多的。

魏晋:(十六国):两当

“两当”与“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材质多为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锦,双层,内有衬棉。“两当”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后传人中原,属异族文化。

唐代:诃子

唐代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点所决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两肩。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因而内衣面料考究,色彩缤纷,与今天所倡异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为配合这样的穿着习惯,内衣需为无带的。“诃子”常用的面料为:“织成”,挺括略有弹性,手感厚实。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织成”保证“诃子”胸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

“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用纽扣或带子系结。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单的夹的,形式不一。

元代:合欢襟

“合欢襟” 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点。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图案为四方连续。

明代:主腰

“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

清代“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马甲

“小马甲”形制窄小,通常用对襟,襟上也施数粒扣,穿时将胸腰裹紧。”小马甲”进一步发展并吸收了西方的某些特点便成了现在的胸罩。面料以棉、丝为主。

5. 中国古代的女生是哪一朝代开始使用内衣和内裤

在我国有可考的穿内衣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汉朝。那时的称谓是“亵衣”。“亵”意为“轻簿、不庄重”,因此即使洗干净了搁在那里也不能让人看见,否则是很失体统的。尤其是女性内衣,洗涤后绝对不能晾晒在外人可能经过的地方。 内衣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有不同的称谓:汉朝内衣称为“抱腹”、“心衣”,魏晋称为“两当”,唐代称为“诃子”,宋代称为“抹胸”,元代称为“合欢襟”,明朝称为“主腰”,清朝称为“肚兜”,现代呢便很随意的称之为“内衣”。同时内衣经过一代一代的改良,慢慢的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6. 唐朝布兜是如何起源的

香魂断去,三更不曾入梦,谁又能,挽住,缘头的长

唐朝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朝代,就连现代的思想都难以超过,那个时候是彻底颠覆了中国的历史,女性穿着低胸装走在街上,看见感兴趣的女婿就找个机会来床上沟通一番。夫妻之间也是各玩各的,以不破坏家庭为条件的互戴绿帽行为是现在人无法理解的,而且那个时候最性感的还是属于半遮半掩的肚兜。唐朝的肚兜和前面朝代不一样,以前的还可以说是衣服,肩上还有线,到了唐朝就只有后面一条了,两肩和上胸及后背为袒露状,用这形制较小的衣服来护住前胸,于是大家印象中的肚兜就有了!

古时女性内衣

这内衣的发明还和杨玉环有关,大家都知道杨贵妃和安禄山是母子关系,不过安禄山年龄比杨玉环大二十岁。甚至在历史上还记载这两人关系非同一般,更有杨玉环亲自为安禄山洗澡一事情。杂史记载这两人私通一年之久,因为肆无忌惮也是越玩越刺激。一次安禄山突然来了想法,在杨贵妃胸使力。一不小心就把杨贵妃的胸部给抓伤了,杨贵妃大惊失色,并不是因为疼而是害怕被人发现,要是被皇帝发现肯定是迫害一家人。于是就找到了一个花布盖在胸前,因为盖住之后别人看上去很美观,玄宗一看甚是喜爱,以后呢就有很多人都去学习效仿,这事情就过去了。此后呢,这件属于女性的装束就盛行了起来。

唐朝的开放还真是模仿不来啊。话说肚兜比起现代胸罩也有的拼!图案精美,又不失性感!

——谢谢观赏眼睛困了注意休息呦喜欢的点个赞哦给小编一点赞动力!

7. 古代女性内衣的发展肚兜是什么朝代穿的

这个真的缺乏考证,可以作为根据的历史文献和出土实物都没有。
据流传的说法(只能说是流传,因为没佐证。),最早说是出现于公元前八百年,最晚则说是唐代才有。
不过要纠正一点,肚兜这个东西,在古代从来就不是女性内衣的专有名称,实际上也有男用肚兜,小孩子用的更常见,统称都叫肚兜。

8. 肚兜的来历

关于肚兜,说来话长,其来源可追溯到天地混沌初开之时。女娲和伏羲兄妹二人在漫天洪水以后通婚,生儿育女,创造了人类最初的服饰——肚兜,目的是用来遮掩人体之羞。

根据中国历史记载,它的起源最由可追溯至公元前818年,《左传》“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姖,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这里所说的衵服就是近身衣,也可能是后来的肚兜。先秦称“膺”,汉谓之“抱腹”,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亦有一说肚兜是杨贵妃为遮掩她和安禄山私通的痕迹而发明的。民间亦有一说肚兜起于汉时,独身女子因怕被粗鲁汉子欺负,所以用布缠胸,再以带子系至背后,称之为“缚胸”。

汉代
汉刘熙《释名.释衣服》曰: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曰:肚兜,夏纱冬绉,贮以麝屑,缘以锦缣。清曹庭栋《养生随笔》卷一载: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虚弱,更宜加意暖之。办兜肚,将蕲艾捶软铺匀,蒙以丝绵,细针密行,勿令散乱成块,夜卧必需,居常亦不可轻脱。又有以姜桂及麝诸药装主,可治腹作冷痛。

明代之后
明代之后,妇女已普遍有使用肚兜的习惯,当时叫“兜子”,俗称抹胸。是用交料两块,斜裁,上尖下平而成。清代的抹胸有两种款式,一种是短小贴身的,缚于胸腹之间,俗称“肚兜”。另一种是束于腰腹之间的,称为“抹胸肚”。《清稗类钞》记载:“抹胸,胸间小衣也,一名抹腹,又名抹肚;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寒内侵者,俗称兜肚。男女皆有之”。

清代
清代内衣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由此可见兜肚到了清朝,不光是防风侵体,更兼有药疗及香囊的功用了。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写宝钗来至宝玉房中,看见袭人在做针线,原来是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

9. 肚兜是从哪个朝代流行起来的,肚兜的作用是跟现在的胸罩一样么

肚兜是从在魏晋南北朝时流行的。它的作用便是于现在的胸罩差不多,在当时也叫做束胸,但是它的作用吧并没有现在的胸罩好。肚兜最早的说法便是在神话故事中,伏羲与女蜗这两兄妹通婚,然后生有儿女,于是就有了最初的服饰,为了遮羞,也就是肚兜。当然这是神话故事,在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肚兜说法,便是在公元前八一八年,《左传》中记载陈灵公与孔宁仪通于夏姖,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

当然这个物件还是根据个人喜爱来的,因为现在的胸罩花式多样,女性朋友有更多的选择。

10. 我国古代女子的内衣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这个内衣的改变真的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大概从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有意的去遮挡女性的身体了,那个时候都是用草叶子做的上件衣服和草裙。在影视剧里面或者是远古壁画里面,大家应该都见过那种上面的衣服。

一是因为穿着不便,而是因为现在思想没有之前那么保守,所以没有必要穿的,那么自我束缚。但是从这个内衣的发展史就可以看出来,服饰和当时的民风以及社会的开放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4060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5123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3742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4210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3429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3431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4367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4003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3320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