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衣百科 » 皇帝内衣用什么材料

皇帝内衣用什么材料

发布时间: 2022-11-30 08:48:00

1. 古人什么时候开始穿内裤

古代内衣较早的称谓是“亵衣”。“亵”意为“轻簿、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以下所诉的内衣历史线索是从汉朝开始的。 汉:抱腹、心衣

“心衣”的基础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 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平织绢是汉朝常用的内衣面料,其上多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称彩绣),图案多以“爱情”为主题,在当时用素色面料来制作内衣的情况是不多的。

魏晋:(十六国):两当

“两当”与“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材质多为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锦,双层,内有衬棉。“两当”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后传人中原,属异族文化。

唐代:诃子

唐代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点所决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两肩。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因而内衣面料考究,色彩缤纷,与今天所倡异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为配合这样的穿着习惯,内衣需为无带的。“诃子”常用的面料为:“织成”,挺括略有弹性,手感厚实。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织成”保证“诃子”胸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

“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用纽扣或带子系结。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单的夹的,形式不一。

元代:合欢襟

“合欢襟” 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点。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图案为四方连续。

明代:主腰

“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

清代“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马甲

“小马甲”形制窄小,通常用对襟,襟上也施数粒扣,穿时将胸腰裹紧。”小马甲”进一步发展并吸收了西方的某些特点便成了现在的胸罩。面料以棉、丝为主。

2. 什么是贡缎面料

贡缎面料是缎纹组织面料,是织造工艺较为复杂的一种面料。经纱浮在织物表面,所以一般采用精梳纱,有很轻薄的60支,也有稍厚重30支,克重一般在100-200g/m2的精梳织物。另外还有弹力贡缎,档次更高,因其富有光泽,而且柔和。

(2)皇帝内衣用什么材料扩展阅读

洗涤方法

1、该面料耐碱耐热性能好,可用各种洗涤剂,可手洗机洗,但不宜氯漂。

2、白色衣物可用碱性较强的洗涤剂高温洗涤,起漂白作用。

3、面料浸泡时间不能太长,避免面料褪色。

4、宜阴干,避免曝晒,以免深色衣物褪色,在日光下晾晒时,将里面朝外。

5、一定要和其它衣物分开洗涤,不要放在一起同洗。

6、千万不可拧干,避免面料起皱。

保养方法

1、贴身内衣不可用热水浸泡,以免出现黄色汗斑。

2、注意通风,避免面料潮湿,以免面料发霉有斑点。

3. 胸罩历史

现在的胸罩是八十年代初才传入中国的

文胸在中国的唐朝就开始以“抹胸”样式出现,那时候女人都以丰满为美,露出深深的乳沟,诱惑得许多皇帝因此淫乐早死。“文胸,始自唐朝,贞观十三”,“法国有好酒路易十三,中国有文胸贞观十三” ---- 壁画可作见证。由次联想,观音穿的是唐朝衣服嘛,瞧那抹胸,若隐若现…… 可惜每次都坐在高高的莲花台上,看不到乳沟,唉!最可恨的是最近几个影片里的观音是越来越瘦了,这样的影片真没看头!

到了宋朝“潘金莲”时代,就演变成肚兜了,舒琪的演绎,使大家明白了“内衣外穿”的魅力所在。想当年潘阿姨和武叔叔同处一室,就硬没能用肚兜勾引上人家,可见肚兜不够性感,不够性感啊!要是换了现在的舒琪阿姨“四点”上阵,估计早就保住了武大的性命了,也不至于肥水落了西门田,枉害了区区性命啊!

自从舶来品进入中国,“文胸革命军”的不同历史时期就有了不同的“番号”,先后叫“奶罩”(大概因为当时把乳房称为“奶子”)、“乳罩”(可参见《韦小宝奉旨沟女》中,将乳罩背在胸前,谎称下雨天接雨水用的“雨罩”,我倒!)“胸罩”,继而又很“文明”地称呼为“文胸”。

可能是新中国出生的革命妇女见识过了老一代“战士”哺乳后的干瘪下垂乳房的惨状吧,当80年代初“乳罩”(有的地方也叫“奶罩”)这洋玩意儿进入中国以后,大家争先恐后丢掉了小背心,带着羞涩使用上了“乳罩”,作用主要是防止乳房由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向地球中心下垂和体育运动中的“圆锥摆”现象。质地以棉布为主,看起来象是剪掉了下半截的小背心,很宽的肩带和背带,普通衬衣纽扣,一般开在背后或者侧面,活象用来捆绑木乃伊的那种布带。现在看来,非常适合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念,象背心而非背心,关键是能够非常有效地将青春期少女胸部那令人害羞的“隆起”包裹成最不显眼的状态,可怜啊,第一代乳罩,就造就了大批的“太平公主”和乳头内陷者!真的是越小越光荣啊!

80年代末期,随着尼龙和“乔其纱”这样的透明面料在妇女同志中的流行,戴着老式捆绑木乃伊型乳罩,你还真不好意思跟人说。尼龙面料的“胸罩”来了!美观,有花纹,已经初具现代“文胸”的雏形,大部分采用了挂勾作为固定物,所有的带子都开始变细,出现了无肩带的型号;正前方开始有花纹,并且由原来的大面积覆盖变成了三角型的;颜色上除了第一代乳罩的白色,还有其他各种颜色可以挑选,开始有人穿着黑胸罩配白上衣上街晃悠了。这个时候的胸罩一般都是起遮挡作用,只要不露出乳头的颜色就行。

90年代末,第三代产品 --- “文胸”终于轰隆登场了!除了传统的托起,防弹(遮挡)作用的型号外,还使用了厚厚的海绵,可以将平胸变成坦克(波霸)的“修饰型”;蕾丝的半透明型,甚至还有全透明型,露“点”型的,还派生了和束腹合二为一的“调整型内衣”,所谓“婷美”,就是其中的典型,通过将胸部组织上挤,集中全部力量,将全部“内容”挤出,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个时候对胸围尺寸的ABCDEFG特别敏感,常有“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出现哦:)

到了新世纪,新千年,又流行了隐型战机(文胸),就是把硅胶那样的东西利用负压吸力粘在乳房上,基本起遮挡定型作用,因为看不见肩膀和背后的带子,所以称为隐型。可是在我看来,那东西的工作原理和马桶吸桶一样,颜色也是很恶心的颜色,不象人的肤色,倒像极了商场里的塑料模特,要我戴,我是不戴的,因为吸不住,自己没“内容”啊!

好了,现在又流行“解放”运动,连隐形的也不要了,就用一乳头贴遮盖“关键点”解决问题,不会暴光,露出来的部分可以让男人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因为该产品对防止乳头暴光,防止乳头和衣物的摩擦产生不适感,防止在衣服外面形成“异军突起”这“三防”作用,而备受爱美时尚女青年的喜爱。

介绍完了“文胸”的几位“姐姐”的革命历史,我想和大家讲一下女性为什么要戴文胸。文胸文胸,文明你的胸……? 遮挡只是一个最基本的作用;文胸可以使你的衣服穿起来好看,修饰你已经呈自然下垂状态的乳房,防止乳头摩擦衣物和在外衣上暴露形状,减少运动中的晃动(小心摔倒哦),托起过大的乳房,制造乳沟吸引别人艳羡的眼光,还有一点特殊作用,可以防止不怀好意的人“袭胸”,多了层“装甲”,多了层保护嘛!而且有了“文胸”,男朋友或者老公“袭胸”的时候,可以造成你的胸部其实很“伟大”的假象,让他们没有“无处着手”感觉!文胸其实是戴给别人看的,没有女人喜欢睡觉或者独自在家的时候戴文胸的,所以,夏天最好不要串门,容易看见不戴文胸女人夏装下的那两点突起物,容易害人“犯错误”的哟~~~~~

至于戴法,也人各不同了,你可以先正面朝后先扣上扣子,再将其转个180度转到前面来,最后背上带子;柔韧性好的女生也可以直接在背后完成;当然,也有前开式的,有个蝴蝶扣在胸前,操作更灵便,但是就怕和人意外碰撞的时候散开哦!那可是很惨很惨的。如何不脱衣服就去掉文胸呢?不见得所有的女孩子都知道哦,先把两边的带子从袖口里拉出来,然后解开扣子,横向一抽,就出来咯~~ 最后,给大家讲讲最绝的方法,强烈推荐容易遭到偷窥的大学女生使用,在贴身内衣外戴上个“文胸”,穿脱自由!

最后提醒大家,晾晒“文胸”要及时收进来,小心给人偷走…… 免得成为色狼手中的烈士……切记!

据说,世界上第一只胸罩是美国一位名叫菲玛莉的女士发明的。1914年的一天,菲玛莉为争当巴黎盛大舞会的皇后,一下子心血来潮,用两条手帕加丝带扎成了能支撑乳房的简单胸罩,在舞会上果然引起了与会人士的浓厚兴趣。一家紧身衣公司老板用高价购买了专利。从此胸罩问世,并很快在全世界妇女中广泛流传,成为妇女卫生保健、身体健美的必需品之一。

http://..com/question/95255726.html

4. 元朝皇帝服饰有哪些特点

众所周知元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存在的不多,最为着名的就是蒙古族掌权的元朝另一个就是满族人掌握的清朝。元朝的前身是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国,随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与汉人建立的王朝相比少数民族政权存在很多不一样的习俗和风格,这种不同体现在方方面面,最为突出的就是服饰上。

对发冠钟爱的元朝贵族

元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服饰上最执着的便是帽子,无论春夏秋冬各个阶级都要带帽子,夏天戴软帽冬天带毛皮制成的软帽或者是毡帽,君主所带的叫钹笠冠,像半个倒扣的鸡蛋壳,最顶上有一个金属制尖纽,底部周围却有一圈类似遮阳帽那种平出的圆沿,远看起来就像铜钹,在贵族重颇受宠爱,女子则戴高高的样子十分怪异的罟罟冠,总之帽子可以算是元朝服饰上的一大特色。

5. 皇帝穿的衣服

皇帝的冠服有冬、夏之分。其中衣服按不同用途,分为:规格最高的礼服(包括端罩、衮服),是举行大典时穿的;规格稍次的吉服(又称为龙袍);日常穿着的常服;巡狩时穿用的行服;还有雨服等。 冠则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等多种。 皇帝的冠袍带履,由内务府的四执库管理,随时伺候穿戴。 衮服是皇帝的礼服之一。举行重大典礼时,皇帝将衮服套在朝服或吉服外。对襟,平袖,略短于朝服、吉服。石青色缎。其绣文为五彩云五爪正面金龙团花四个。在左肩的团花内有日,右肩的团花内有月。前后胸的团花内有万寿篆文。此系干隆帝御用。 皇帝冬朝服是皇帝礼服之一。在隆冬季节,外面套上端罩。端罩是用紫貂或黑狐皮造的外衣;毛面,呈黑或褐色。这件冬朝服,披领及裳为紫貂皮,袖端是熏貂皮。衣表明黄色,右袵,上衣下裳相连,箭袖。其绣文,两肩及前后胸绣正面五爪龙各一条.前后胸下方有行龙四条,裳折迭处有行龙六条,前后列十二章。十二章是古代帝王服装纹饰,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音:府)、黻(音:弗)十二种花纹。清代只有皇帝的朝服、吉服才有十二章。据说各有含.意:日内画金鸡;月内画玉冤;星辰画北斗七星或三颗星,用意取其照明;山画山形,取其镇;龙取其变;华虫画雉,取其文绘;宗彝画虎和(音:柏,一种长尾猴)二兽,取其孝;藻画水草,取其洁;火画火焰,取其明;粉米画碎者为粉,整者为米,取其养;黼形若斧,颜色半黑半白,取其断;黻形若两弓相背,半黑半青,取其辨。 皇帝夏朝服是皇帝朝服之一,有裘、棉、夹、罩、纱多种,分四季穿着。颜色也有四种:明黄色是等极最高的颜色,用于元旦、冬至、万寿及祀太庙等典礼;蓝色用于祀天(圜丘、祈祷、常雩);红色用于祭朝日;月白色用于祭夕月。东珠朝珠清代帝后、王公大臣和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具等,穿朝服或吉服时,都要佩戴朝珠,挂在颈上,垂在胸前。朝珠每盘由一百零八颗圆珠串成。一盘圆珠分属四份,份间加不同质地的大圆珠一颗,叫做“佛头”。其中有一佛头连缀葫芦形的“佛塔”,贯以“背云”垂于背。在朝珠雨侧还有三串十颗小珠,左二串,右一串,名为“纪念”。朝珠质地有柬珠、珊瑚、青金石、密珀、翡翠、玛瑙、水晶、红宝石、蓝宝石、碧硒、玉等等。戴朝珠有严格的规定。以柬珠朝珠属最尊贵,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皇帝吉服带皇帝穿朝服,腰间系朝带:穿龙袍、吉服时,系吉服带。朝带有两种,一种用于大典,为明黄丝织带,带上有龙文金圆版四块,中间嵌宝石、东珠;一种用于祭祀,带上用四块金方版,嵌以东珠及各色玉、石。朝带并有垂带物品,即左右佩朌、囊、燧、鳞、鞘刀等。吉服带与朝带颜色相同,形制相似。带上的四块金版嵌珠宝随意,带端的一块版为带扣:列左右的二块有环,以佩带吩(音:芬,折迭起来的绸条)、囊(荷包)、燧(火镰)。左边带脂(音:携,解结的锥子),右带鞘刀,后来还带表、扳指等。佩带囊、吩,据说是因清代以马上得天下,荷包用以储食物,为途中充饥;吩可以代替马络带,马络带万一断了,就以吩续之。帜起初都用布,后来用于礼服,敢用丝绸做装饰了。嘉庆帝用过的吉服带,金圆版嵌珊瑚,有月白吩、平金绣荷包、金嵌松石套襁、珐琅鞘刀及燧等。 皇帝吉服(龙袍)这件干隆帚穿过的吉服,右袵、箭袖、四开裾。领、袖都是石青色,衣明黄。绣文为九龙十二章。龙文分布前后身各三条,两肩各一条,里襟一条:龙文间有五彩云。十二章分列,左肩为日,右肩为月,前身上有黼、黻,下有宗彝、藻,后身上有星辰、山、龙、华虫,下有火、粉米。领圈前后正龙各一,左右行龙各一,左右交襟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穿吉服时,外面罩衮服,挂朝珠,佩吉服带。 皇帝吉服带皇帝穿朝服,腰间系朝带:穿龙袍、吉服时,系吉服带。朝带有两种,一种用于大典,为明黄丝织带,带上有龙文金圆版四块,中间嵌宝石、东珠;一种用于祭祀,带上用四块金方版,嵌以东珠及各色玉、石。朝带并有垂带物品,即左右佩朌、囊、燧、鳞、鞘刀等。吉服带与朝带颜色相同,形制相似。带上的四块金版嵌珠宝随意,带端的一块版为带扣:列左右的二块有环,以佩带吩(音:芬,折迭起来的绸条)、囊(荷包)、燧(火镰)。左边带脂(音:携,解结的锥子),右带鞘刀,后来还带表、扳指等。佩带囊、吩,据说是因清代以马上得天下,荷包用以储食物,为途中充饥;吩可以代替马络带,马络带万一断了,就以吩续之。帜起初都用布,后来用于礼服,敢用丝绸做装饰了。 黑缎绣万寿字红绒结顶帽光绪年制。皇帝常服冠皇帝的冠有朝冠、占服冠、常服冠和行服冠。朝冠有冬夏之分。冬朝冠呈卷檐式,用海龙、熏貂或黑狐皮制成;夏朝冠呈覆钵形,用玉草、藤、竹丝编织。其顶子为柱形,共三层,每层为四金龙合抱。龙上各饰东珠一,层间各贯东珠一.顶上端为一颗大东珠。夏朝冠,另在冠檐上,前缀金佛,嵌东珠十五;后缀“舍林”,饰东珠七。吉服冠,顶子为满花金座,上端一颗大珍珠。行服冠,冬为黑狐或黑羊皮、青绒造成,红绒结顶;夏为黄色,前缀珍珠一。这顶是常服冠,黑绒满缀红缨,红绒结顶。 皂帝常服是皇帝的日常衣服,样式与吉服同。面料、颜色、花纹随皇帝选用。制造常服用的绫、罗、绸、缎、纱、绣花、缂丝以至礼服、吉服,大多是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所织造的上用品。这件绛色两则团龙暗花缎常服,是干隆帝穿过的,质地精细,纹饰规则。 皇帝行袍行袍是行服之一。用于巡幸或符猎。行服的样式似常服而较常服短十分之一。这了便于骑马时将左襟和裹襟撩起,右襟短一尺。这件是灰色江绸两则团龙夹行袍,干隆康熙年制。。 黄漳绒穿米珠、珊瑚珠朝靴,康熙年制

6. 求古代历朝管理宫廷皇帝官员侍女等仪容服装的部门资料介绍!

http://wenku..com/view/91c3f159312b3169a451a41商周服饰(约公元前16世纪~前771年)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衣料用色厚重。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服饰(公元前770~前221)

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上层人物的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已成为趋势。
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深衣剪彩独特,衣与衫相连在一起,制作时上下分裁,中间有缝相连接,用途最为广泛,隆重程度仅次于朝祭之服。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颁胡服令,推行“胡服骑射”。胡服指当时“胡人”的服饰,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的服装有较大差异,特征是衣长齐膝,腰束郭洛带,用带钩,穿靴,便于骑射活动。

秦汉服饰(公元前221~公元220)

这一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张骞[qiān]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
秦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持中国服饰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裙”风格。秦代服制,服色尚黑。
汉代有了舆服制度。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冠服在因袭旧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分等级的基本标识;佩绶制度确立为区分官阶的标识。
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的教训,对农民采取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一般制度多无太大改变,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袭秦制。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
汉初,由于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长足提高。当时民间手工业最普遍的就是纺织业。这一时期丝绸锦绣产量极多。汉代的纺织工艺也达到很高的水平。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相传汉朝赵飞燕被立为皇后以后,十分喜爱穿裙子。有一次,她穿了条云英紫裙,与汉成帝游太液池。鼓乐声中,飞燕翩翩起舞,裙裾飘飘。恰在这时大风突起,她像轻盈的燕子似的被风吹了起来。成帝忙命侍从将她拉住,没想到惊慌之中却拽住了裙子。皇后得救了,而裙子上却被弄出了不少褶皱。可是说来也怪,起了皱的裙子却比先前没有褶皱的更好看了。从此,宫女们竞相效仿,这便是当时的“留仙裙”。〕
汉代创造的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使汉代人对人类生产能力持有乐观信心。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中作者说到“汉人继承了道家美学的基本思想,又舍弃了它的消极出世思想,吸取了儒家某些合理观点,注意了自然规律与人的目的的统一性,坚信广大的外部世界存在着无限丰富多样的美,人们应当积极地去发现、占有,享受这种美。”

魏晋南北朝服饰(220~589)

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大红〕绿三色为九品之别”。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
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女子衣着“上俭下丰”。
东晋末至齐、梁间,衣着为襦裙套装,原始于汉代,晋代时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
鲜卑族北魏朝于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后,魏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魏衣冠”。原来鲜卑族穿着夹领小袖衣服,这次改革旧俗,史称“孝文改制”,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南北朝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仍然按照本族的习俗穿着,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开始穿着汉族的服饰。
中原人民的服饰,特别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衣服的形式适体。六朝的服饰,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则穿褂襦,杂裾双裙,甚是美观。这个时期的服饰,可以参鉴《洛神赋》、《列女传》等图卷。
北朝的服饰,以合身的裤褶装、短袍衫,各式的靴子为特点,服装窄短,裙腰略微高提。妇女的服装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种花冠为点缀,进而导致宋代的凤冠定制。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

隋唐服饰(581~907)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
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隋唐女子好打扮。从宫廷传开的“半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住。因领口宽大,穿时袒露上胸。半臂历久不衰,后来男子也有穿着的。当时还流行长巾子,系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名曰披帛。
女装男性化是唐代社会开放的表现之一,妇女穿着男装是当时一种时尚。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唐贞观至开元年间十分流行胡服新装

http://wenku..com/view/5de79749fe4733687e21aafa.html

7. 清朝皇帝穿的内衣是什么品种的真丝

蚕丝

8. 古代的帝王穿内衣吗

不穿内衣,当时没有内衣这个词语所指代的东西,传类似吊带装,很薄,男的一般会传一个比较贴身的、舒适的、比较小的类似内裤类衣服

9. 清朝的黄马褂到底是什么

黄马褂是皇帝赏赐给有功勋的官员一种物品,拥有黄马褂,就说明是皇帝身边的人,是亲信。黄马褂也只是狐假虎威的工具罢了。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4031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5090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3714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4181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3402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3403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4333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3976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3292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3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