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卖的内衣是什么牌子的
1. 辛巴被曝售卖假瑜伽裤,一夜销售额超600万,公司是如何回应这件事的
辛巴被爆售卖假瑜伽裤,一夜销售额达到了600万,之后表示该公司并没有授权给辛巴团队。辛巴之后把自己的授权书拿出来之后,公司又表示这完全是一场误会。有不少网友表示,这一行为其实只是为了做一场免费营销,大家对于该瑜伽裤越来越关注。辛巴带货能力还相当强,在一夜之间就能够售卖如此多的瑜伽裤,有的网友并不需要这些裤子,只是到了直播间之后,被直播间氛围所吸引才买回来,那么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总之,无论买什么东西,尽量选择官方旗舰店来进行购买。不要被直播间氛围所感染,有些东西我们根本也不需要,如果不满意的话可以退回来。
2. 辛巴徒弟把辛巴告了,索赔超6700万,辛选集团的底裤被扯下了
古往今来,师徒之间反目成仇的事情数不胜数,绝大多数原因皆是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声势浩大的辛选集团也同样难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辛巴为了让辛选集团从架构上与其他网红区分开来,他从2019年年就开始收徒弟,猫妹妹、蛋蛋、时大漂亮等都是辛巴的爱徒。这些徒弟们为了表示尊敬,竟然给31岁的辛巴叫爸爸,这个我有点无法理解。
只要是师徒关系,就有可能面临破裂的那一天。因为两人之间肯定会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出现隔阂。
近日,辛巴徒弟安若溪就把辛选集团上诉了,原因则是拖欠工资。在安若溪公布的合同中也撕下了辛选集团的底裤。
1
安若溪反诉辛选集团
4月15日晚上7点44分,安若溪在微博发文表示,我们坚信,资本不能左右一切,相信法律,期待广州法院会秉公裁判。
安若溪晒了6张图,图中阐述了安若溪与辛选集团的种种矛盾,对外表示自己将会对广州巴伽 娱乐 传媒有限公司(巴伽 娱乐 )发起反诉。
可能大家会注意到关键词为反诉,安若溪为什么要反诉?巴伽 娱乐 又是一家什么公司呢?跟辛巴有什么关系?
据悉,早在去年8月份的时候,安若溪让他的男友用自己的账号直播,卖的产品全是他们自己的供应链,跟辛选没有任何关系。
安若溪的这种行为属于加盟店中常见的“窜货行为”,会被品牌商严厉打击的。
安若溪的这次试探也让辛巴知道了,在直播中直接给了安若溪警告处理,如果以后再犯这种低级错误,再整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那就不要再818团队出现了。
安若溪的某手账号最近的一条短视频是2021年1月8日,这意味着那是安若溪在辛选团队的最后一场直播带货,之后便彻底闹掰。
据安若溪透露,从2019年以来,就有人与之联系,希望能够加入辛选集团。2020年2月正式加入,近一年来,辛选一共为她安排了23场直播,可是一年来,辛选集团从来没有给她结过相关的直播带货款项收入。为此,自己曾多次催促公司结账。没想到,公司直接把安若溪告了,准备索赔巨额违约金,并且要收回某手账号。
据天眼查获悉,巴伽 娱乐 上诉安若溪的案子将在今天(4月16日 )上午开庭,原因暂未向外透露。
而这家巴伽 娱乐 的实际控制人是初瑞雪,持股67%,她正是辛巴的老婆。这个公司相当于是辛选集团旗下的网红经纪公司,专门负责与艺人的签约事宜。
值得注意的是,安若溪已经不是第一个跟巴伽 娱乐 打官司的艺人。去年,在某音非常火的韩美娟也曾是辛巴的徒弟,两人也在去年打了三场官司,解除了师徒关系。
2
辛选集团底裤被扒
我们看到的辛选集团远远没有粉丝们看到的那么光鲜亮丽,具体赚了多少钱,可能只有辛巴知道,就连这些主播们都不知道。
为了对巴伽 娱乐 展开反诉,安若溪透露了她与巴伽 娱乐 的具体细则。安若溪的收入主要分为直播打赏收入、直播带货收入和其他广告收入等。
关于每个类别,双方的分红比例都是不一样的。其中直播打赏收入按照三七比例分成,巴伽 娱乐 为三,主播为七;服饰类盈利双方按照七三分成,巴伽 娱乐 为七,主播为三;除此之外,所有的分成都按六四分成,巴伽 娱乐 为六,主播为四。
换句话说,除了直播打赏收入主播占大头外,其他的收入都是公司占大头,主播只是一个“打工人”。这也揭开了辛选集团内部的一些分成内幕。
当然,如果巴伽 娱乐 按照协议约定分成也行,关键是主播已经工作接近一年,一毛钱劳动收入都没有拿到,在这份合同中也没有写打款具体日期。经过多次催促之后,安若溪只是从公司借了一笔小钱,还专门打了借条。
由此可见,辛选集团内部的网红看似光鲜,实际上也遭遇了欠薪影响。按照双方约定比例,安若溪是可以拿到2650万元的。由于迟迟没有付款,需要按照0.5%/日的标准额外付滞纳金88万元。安若溪还反诉巴伽 娱乐 支付惩罚性赔偿金4000万元,三者加起来共计6738万元。
目前辛选集团暂时未就安若溪反诉做出回应。
如果我们站在公司的角度来看辛选集团跟网红签的合同,主要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则是辛选集团没有把网红们当成合作伙伴看待 。在主播给辛选集团赚到钱之后,辛选集团理应按照约定给主播相应的报酬,只有这样才能让主播们安心直播带货。
第二个错误是没有考虑到主播们日益增长的野心 。网红公司最大的悲哀就是花了大钱把一个人捧红之后,两人闹掰了,谁也赚不到钱。说白了,任何一个主播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她的野心一定是越来越大的,这个时候我们不能一定按照之前的约定来约束现在的主播。公司与主播的分成比例一定是动态的,如果可以的话,辛巴应该拿出部分辛选集团的股份用来激励优秀主播。
如果这两个因素全部都能做到,辛选集团说不定会坚持更长久一点,否则可能会有越来越多主播离开。
用媒体思维全网覆盖,让产品销售慕名而来!
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媒体传播上。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媒体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传播度,就没有认知度;没有认知度,就没有美誉度;没有美誉度,何来知名度!
3. 皮尔·卡丹、华伦天奴、花花公子…那些被山寨“干掉”的正牌货
“‘卡丹’到处有,‘狐狸’满山走;‘老爷’被偷车,‘鳄鱼’全国游;‘金利来’,愁!愁!愁!”
文 | 周取
编辑 | 金汤
运营 | 一凡
2020年末,头部主播们接连翻车。先是快手“一哥”辛巴败于假燕窝事件,之后,抖音“一哥”罗永浩又起风波,卖了假羊毛衫。
罗永浩在视频里表示假货和品牌方没有关系。图 / 视频截图
从“一条口子”到假货泛滥
“那可是皮尔•卡丹啊。”
1994年,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儿子大了》里,演儿子的范伟提到了这个创立于法国巴黎的服装品牌,很是推崇。赵本山提了提裤子,半低着头,挑着眼回复,“可不卡裆咋地。”
图 / 视频资料截图
皮尔•卡丹走在中国街头。图 / 《北京记忆》截图
在“两次试水”之间沦为词根
另一个常被看到的名字是华伦天奴,这本来是一家1960年创立于意大利罗马的服装品牌,如今高级成衣在全球平均单价高于迪奥、香奈儿等奢侈品,全名VALENTINO GARAVANI(华伦天奴•格拉瓦尼),华伦天奴是其音译之一。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皮尔•卡丹引领风潮后,越来越多品牌来到中国试水。1993年,华伦天奴品牌创始人华伦天奴•格拉瓦尼携他的高级时装及成衣在北京举行了大型的展示会,但当时并没有马上进入中国。
1993年,华伦天奴•格拉瓦尼在长城留影。图 / cfp
早期,由于贸易和税收的限制,奢侈品牌的销售渠道极为复杂。大部分品牌采取一线城市直营,二、三线城市由代理商发展的混合模式,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让奢侈品零售异常混乱,价格有落差,还容易造假。
直到2004年,外资品牌不再受开设连锁专卖店的限制,奢侈品牌才纷纷抛弃将他们带入中国大陆的贸易公司、托管公司,开始自主扩张。这一年上海市政府甚至要求南京路沿街的一层全部换成品牌店,商场只有拱手将场地租借给奢侈品牌。
但伤害已经存在。广州百川道咨询首席顾问戴春华曾在接受采访时分析,中国 时尚 产业发展的这十几年,代理商放水的行为做低甚至做死了很多国际品牌,代理商总是选择利益最大化,不维护品牌,于是把很多品牌都做成了乡村品牌。
“‘卡丹’到处有,‘狐狸’满山走;‘老爷’被偷车,‘鳄鱼’全国游;‘金利来’,愁!愁!愁!”当时的一首打油诗描绘出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被山寨的情况。
但有一个品牌,不怕山寨,就是休•赫夫纳的花花公子。
尽管休在传媒外,也拓展了花花公子的服饰等产品,但提到花花公子,最有名的仍然是其杂志上的照片。不过这不影响中国商家对花花公子品牌的偏爱。据《纽约时报》2013年报道,在那之前有一年,中国曾为花花公子贡献了40%的销售额。不过不是售卖杂志,而是获得花花公子授权,可以把兔女郎标志贴在T恤、手袋、服装、鞋子和配饰上。
花花公子如今一直努力希望公司摆脱低俗形象,转化为一个品牌管理公司,但兔耳标志,仍然是全世界认知度最高的20个品牌之一,也是中国的商家频频希望获得授权的原因。现任CEO斯科特•弗兰德斯曾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说:“即便我们没有在中国发行过杂志,人们还是知道兔女郎是什么,但在亚洲消费者的眼中,我们的形象与色情关系不大。”
花花公子的兔耳标志认知度极高。图 / cfp
花花公司或许并不在意品牌在中国是否被折损,但对于华伦天奴,折损确实没想到的。
2004年,时任华伦天奴全球CEO米歇利•诺尔萨宣布了“中国发展战略”,第一次正式登陆中国市场。
当时米歇利•诺尔萨并不了解,华伦天奴早已经被山寨得彻底,变成一个万能词根,许多小厂商纷纷打起擦边球。当时,以“xxx•华伦天奴”和“华伦天奴•xxx”形式,可以衍生出200多种组合,比如华伦天奴•比奴、华伦天奴•佐旦、华伦天奴•路易、洛夫卡特•华伦天奴、联盟•华伦天奴,而更有人拼凑出了华伦天奴•乔丹。
这些品牌随便加前缀和后缀,就可以出现在北京秀水街、上海襄阳路、广州白马服装城、义乌服装批发市场上,扮演一个国际知名品牌。
因此,华伦天奴的初次试水中国并不顺遂,在当时的很多人眼里,这个品牌就像当时的皮尔•卡丹一样,泛滥成灾。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国外除了VALENTINO GARAVANI,还有MRAIO VALENTINO和GIOVANNI VALENTINO两大品牌,三家签署了品牌使用的“君子协定”,这让品牌当时无法用“华伦天奴”之名在中国注册,也让仿冒者有机可乘。最终,华伦天奴败于中国各种山寨,不得不在三年后撤离。
街边永远清仓总在打折的“华伦天奴”。图 / 视频截图
之后一段时间,也因为华伦天奴内部的困难,无暇顾及品牌在中国的合法权益。直到2009年,新任首席执行官兼 时尚 品牌主管斯蒂法诺•萨西宣布,亚洲以及新兴市场将成为华伦天奴着力开发的新目标。
2009年11月,华伦天奴在上海恒隆广场设立新店,二次试水,重回中国,这次他们全都是直营模式,刻意和“国内的华伦天奴”保持距离,甚至很多时候,他们直接改了音译,叫瓦伦蒂诺。
三大山寨,败走中国
“一般买我们东西的客人都不说华伦天奴,叫华伦天奴都不买。”几年前,一位华伦天奴店员在采访里说,当时她在那里上班已经快一年了,不时会有消费者感慨:“以前的那个华伦天奴现在都做成这样了?”
在人们感叹华伦天奴怎么从商场甩卖进阶到了奢侈品牌的时候,花花公子和皮尔•卡丹,却步步坠落。
如今,花花公子在中国注册商标多达350件,包括“PLAYBOY”“花花公子”以及兔子形象的商标。在这20余年间,花花公子的中国总代理频繁更换,也引发了很多商标的纠纷。
2019年1月,美国花花公子向其原被许可方、中国总代理上海费盟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发出了品牌授权终止函,而原签署的合同到期日应是2025年6月。因此,上海费盟公司又就此将花花公子公司告上法庭,索赔两亿元。纠纷尚未解决的时候,花花公司又将品牌许可给另一家上海公司。
这一系列的操作的影响是,在市场上,“花花公子”越来越多,真假难辨。
而对于皮尔•卡丹而言,不仅真假难辨,也是进退两难。当早年间浓郁的新鲜感消褪,市场更加开放和商业化时,时代带来的红利很快就被时代带走,这个品牌因为错误的经营策略,再加上被山寨包围,几乎杀死了自己。
皮尔•卡丹喜欢自诩为 时尚 界的首个 社会 主义分子,他实现了经营方式的大众化,经营策略的核心就是品牌转让代理。
皮尔•卡丹公司中国首席代表在2013年曾表示,皮尔•卡丹会“将权利授给当地公司进行运作,由该公司进行生产、销售,我们提供技术支持,主要是设计,设计师会跟代理商们进行辅导沟通,每年提供两次的设计图稿。”
全盛时期,皮尔•卡丹全球共有800家特许专营店。授权也导致产品五花八门,在中国市场,仅2009年就有24个代理商,有男装、牛仔、童装、箱包、领带、雨伞、毛巾等800多种产品。
可国内商家考虑到利润和投资回报,他们将商品大幅度降价和降低质量标准,这也导致皮尔•卡丹在中国早已退出奢侈品行列。写着“清仓大甩卖”的皮尔•卡丹早已不再是法国的“PIERRE CARDIN”了。
除了代理,还有层出不穷的山寨。如果说山寨华伦天奴是利用了品牌两次试水与撤退的“红利期”抢注,那么对于山寨皮尔•卡丹,时间线就更长了,从80年代末直到今天。
正是因为代理和山寨双泛滥,皮尔•卡丹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廉价,超市里挂出了200元八折的牌子,网上随手一搜就能找到各种各样、各种价位的衣服。皮尔•卡丹本人也没有了挽回的余地,2009年,他把在大陆部分产品的经营和管理权打包出售给了温州商人潘长海、孙小飞、陈小飞等人组成的温州诚隆股份有限公司,以3700万欧元(当时约合3.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
或许没人熟悉这家温州公司的名字和老板,但他们拥有三四线城镇几乎所有的服装“王牌”,包括“金利来”“卡丹路”、意大利都彭服饰和“卡帝乐鳄鱼”。
因此,皮尔•卡丹的放手,也让它更加迅速地跌落。连续几年,因为羊绒含量、染色牢度、填充物质量等问题,皮尔•卡丹都被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
皮尔卡丹蚕丝被的填充物质量偏差率不符合标准规定。图 / 消协资料
2018年,皮尔•卡丹为了纪念和中国40年的情缘,在长城上举办了一场时装秀,可惜反响大不如前。
在市场里,关于奢侈品的过往也只剩昔日传言,消费者对于皮尔•卡丹笔挺西装的记忆已经淡漠,不少人只会去选择皮尔•卡丹的保暖内衣和厚袜子,而那些年要露出的袖口标牌,已经改印在内衣边缘,被不少人揣在秋裤里,盖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