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制作毛线老鼠
㈠ 怎么样手工制作捕老鼠笼子
在乡村或者城市一些旧房子里依然会不时有老鼠出现,特别是夏天,是鼠类繁衍的季节,楼道或者房子的角落里经常可以看见这些小动物的身影。不干净的老鼠会咬坏家里东西不说,还会传染多种疾病瘟疫。通过变废为宝利用可乐瓶或者其他大号饮料瓶,自己动手做一个DIY老鼠笼,方便大家可以在家里自己动手完成捕捉老鼠的方法。
制作捕鼠器需要材料:大号可乐罐、美工刀、铅笔、毛绳、橡皮筋、回形针、剪刀、马克笔。
1、用手将可乐瓶的包装胶纸撕掉,找到饮料瓶的三分之一以及三分之二位置。用美工刀将距离瓶口三分之一位置的瓶身环向切开,但是保留5cm宽度与下面瓶身相连。

㈡ 小班手工小白鼠教案
活动目标
动手制作提高操作能力。
学会制作布老鼠的方法。
活动准备
儿歌《小老鼠》
制作好的“布老鼠”一只。
小袜子、白棉花、橡皮筋、细绳子、记号笔。
活动过程
1、播放音乐《小老鼠》,请幼儿说说歌里是怎么描述小老鼠的啊?
2、出示制作好的“布老鼠”一只,看看这只小老鼠和歌里唱的一样不?
3、你们喜不喜欢老师做的这只老鼠啊?那你们想不想学做《布老鼠》啊?
4、那现在老师就来教你们如何制作,我们先认识要准备的材料。
5、跟着老师教的方法一步步的做,有不会的地方,可以让老师帮助。
6、一起说说我们制作的顺序。
7、做好后,展示自己的老鼠,共同评价一下,谁的老鼠最好看。
8、做一个关于老鼠的游戏,根据幼儿年龄定。
㈢ 鸡蛋壳怎样可以手工制作老鼠
拿一个较硬的蛋,(像海鸭的蛋,满硬的)在底部、两边用针(钩针什么的)打两个小洞,把蛋清蛋黄倒出,冲干净,在两边穿过一条纸绳,绳子顶端用粘土包一个小圆,就是手。
脚的方法一样,但难穿些,画上表情,还可以加上一些服饰,完成。
㈣ 如何让亲子互动更有效
一、创设互动环节,激发家长的互动兴趣
.我们在亲子活动的固定流程中,每次都安排15分钟的自选游戏活动,孩子可以根据喜好自主选择玩具材料。每次自选环节,孩子大约能玩2~3种游戏材料,教师的要求是:每次只选一个玩具耐心地玩一会儿,玩好后再换其他玩具。自选游戏中,家长有自主发起亲子互动的机会,而且可以针对具体的游戏,在互动中做出指导,孩子的游戏兴趣、发展收获也会相应增加。
如,豆豆在玩“穿项链”游戏,妈妈坐在豆豆身后。豆豆低头、一言不发地快速将“项链”穿好一遍,然后全部放回筐子里,接着就想把材料送回玩具柜。教师让豆豆等一等,问妈妈:“你可以问豆豆喜欢哪颗珠子,看看豆豆拿得对不对!让豆豆穿一串你喜欢的项链送给你吧!”妈妈立即明白了,说:“黄色的方方的珠子。”豆豆拿出正确的珠子穿好后,妈妈又说:“红色的爱心珠子。”……当豆豆将“项链”穿好后,妈妈带上“项链”,让豆豆领着给其他宝宝看一看。
.在每个亲子游戏中,我们也会设置亲子互动的环节,如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念儿歌、做动作,家长陪孩子玩膝上童谣、集体舞、体育游戏等。教师则通过游戏玩法磨合家长的互动意识和技巧。教师努力在游戏的外部设计上给予家长和孩子充分的互动机会和时间。
如,“小老鼠的游戏”中,除固定流程外,还有随乐手指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家长用手指表示“小老鼠”,在孩子身上做出手指游戏),制作“毛线老鼠”(家长引导孩子用即时贴“老鼠”粘毛线),“踩尾巴”(家长拖动“小老鼠”,孩子看准“尾巴”抬脚踩一踩)等亲子互动游戏环节。
二、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引导家长主动互动
.引导家长理解孩子的游戏意图,发现适宜的互动时机。
观察是一种学习方法,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某种对象的过程。我们引导家长有目的地观察教师示范,倾听教师介绍游戏的价值,在观察中逐渐发现、明确游戏对于婴幼儿发展的促进意义。家长有了自己的认识后,才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实现有意义的亲子互动。
如在“奶粉勺舀球”活动中,舀的动作是典型的手腕动作。教师请家长观看这个动作后,积极思考,发现和用汤勺舀海洋球的相似点,都是练习手腕转动。在教师的动作和语言提示下,家长发现活动中互动的时机,用语言提醒孩子:“勺子盖住小球,小手一转,小球进来了,舀进另一只小碗里。”也有家长帮助孩子将碗倾斜,让孩子更容易舀到弹珠;或者鼓励孩子舀完所有小球后,换只手再舀。
.引导家长观察孩子的游戏反应,探索创造性的互动方法。
每个亲子活动都有不同的重难点,其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兴趣和效果。比如,过于简单、缺少挑战的游戏,孩子无兴趣,亲子互动容易流于形式;过于困难的游戏,孩子缺少成功的体验,容易放弃。所以,家长要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反应,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坐着不动、不想玩或者求助都可能是遇到困难的信号。此时,家长可以向教师求教,或模仿教师的语言、动作、行为和孩子互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对孩子已熟悉的游戏,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大胆尝试,探索创造性的互动方法。
如,在“纱巾游戏”中,教师采取不示范,让家长试一试自己创编“纱巾藏在哪里”的方法。有的家长想出藏在手心、怀里,有的想出藏在腋下、裤管、袜子、腿下等不同位置。这些位置是否合适?孩子能否找到?家长逐一尝试后,根据孩子的反应自己做出结论。最后,教师适时总结: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孩子的视线范围内、触手可及的地方最合适,这样孩子才有寻找、反复游戏的兴趣,和家长的互动才积极。
.引导家长挖掘游戏玩法,创造互动机会。
为了引导家长自己建构有效的互动策略和方法,教师会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因为家长的建构不是教师单方面“教”就能实现的。如果教师直接告知答案,就会阻碍家长的思考,家长会只按照教师的想法去做。因此,教师只是提出问题,引起家长思考,引导家长尝试探究适宜的亲子互动方法。
如,“芸豆玩玩”活动中,教师给每个孩子提供一盆芸豆、一个茶叶盒、一个饮料瓶制作的“漏斗”。游戏过程是家长鼓励孩子反复进行装豆子的活动,尽量让豆子不撒到外面,提高手部动作的准确性。教师介绍完游戏价值后,提出问题:“这些材料可以怎么玩?”家长思考后和孩子一起互动游戏。在活动中,家长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喜好,设计了不同玩法。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分别用盖子和漏斗舀芸豆装进茶叶罐里、饮料瓶里;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用手抓芸豆.看谁抓得多、先装满;有的家长帮助孩子拿瓶子,让孩子装得准;有的只动嘴,不动手,帮孩子数装了几次就能装满瓶子……游戏动作、方法的多样化让教师颇感意外。
三、增加交流机会,使家长提高信心
.活动前交流,提高家长分享学习的能力。
教师经常在活动前提出问题:“活动中怎样让孩子和你一起玩?”引发家长思考,亲子互动的目的在于和孩子玩到一起。通过活动前的倾听和对比,家长在活动中分别尝试自己和他人的想法,逐渐有意识地提高互动的有效性。
如,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玩球时,有的家长就建议和孩子面对面,因为可以看到孩子的游戏情况,容易找到机会和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则建议自己先玩,边玩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进一步引导孩子参与游戏。活动中,我们看到,有的家长一边和孩子玩,一边交流球的特点——圆圆的、滑滑的、硬硬的,丰富孩子相关的语言经验;有的家长则观察孩子对球的兴趣,和孩子相互滚球;有的家长将球滚远后,让孩子追回来……
.活动中反馈,提高家长针对性互动的能力。
亲子活动中,教师往往根据具体情况,将交流放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家长进一步和孩子互动游戏的启发和建议。
如玩“舀球大赛”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如果动作没什么难度,玩了一会儿后就不玩了。此时,教师组织大家停下来交流孩子的游戏反应,在交流过程中给予指导。这样,家长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迸一步找到了不同玩法及其价值。有的家长和孩子轮流舀,培养孩子的等待意识;
有的家长要求孩子舀起一样的球,培养孩子听清指令完成任务的能力;有的家长要求孩子舀起一个球倒进家长的勺子里,练习孩子的手腕运动的精确性。
.活动后介绍经验,树立榜样,在不干扰已有互动行为的前提下,给予家长进一步的思考和调整空间。
如,在“穿项链”活动中,教师发现悦悦妈妈很会和悦悦一起玩,悦悦玩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总是在和妈妈一起玩。老师就在活动讲评时总结介绍她的做法:首先,观察孩子是怎么穿珠的,能不能把串珠穿进去,用哪只手穿,哪只手拉线;接着,根据孩子完成情况进行语言和动作的互动;最后,注意帮助悦悦抓住绳子的另一头,以防穿好的珠子滑落,让悦悦能够很好地保持作品,有成功的体验。
这些具体的做法立即引起了其他家长的共鸣。其他家长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进行梳理,逐渐明晰自己的想法,强化自己所获得的新经验的目的。
.活动后交流,满足家长不同的需要。
个别交流、小型座谈会交流都是个性化的交流形式,同伴的经验碰撞更容易引起家长进一步的思考。教师在组织小型座谈会时,要观察那些不主动参加交流的家长,分析其原因,帮助其整理讲述的内容,为其制造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于有想法的家长,教师围绕活动的话题架设讨论的桥梁,倾听不同家长的发现,从交流中提取出让家长产生争论的话题,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辅以“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孩子的困难在哪里”、“你是怎么做的”、“这种做法有效果吗”这类问题,将家长推向更激烈、更开放的思考、探索中去。只有家长真正体验到交流的话题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才能积极参与交流,为自己和孩子的有效互动寻找途径和方法。
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教师在指导家长之前,首先要观察孩子,分析家长行为和孩子表现之间的关系,给家长提的建议要适合孩子的情况,指导亲子互动才会有效。
第二,注意互动形式的个体差异。有的家长因为自身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在亲子活动中会碰到一些困难,致使互动无法进行。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否则,家长有可能会放弃游戏,失去互动信心。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
第三,互动不是家长处处包办,要让家长理解孩子才是游戏的主人,家长应该让孩子在游戏中处于主要操作地位,应该让孩子充分发挥能力。
第四,倡导亲子游戏向家庭延伸,鼓励家长把亲子互动游戏引进家庭,形成民主、平等和富有趣味的家庭生活气氛。。。。。
㈤ 手工毛线米老鼠怎么做的
缘愁似个长。
㈥ 手工编织毛线老鼠的方法
手工编织老鼠的方法:
1
、加针用右手把线在右针上绕一下,就象起单边,好处是加的针眼小,絮上珍珠棉不外露。
2、起24针,圈起织8行平针,然后平均分成4份,在每一份的第一针的两边各加一针,每行都加,(根据你想织的老鼠大小决定加的针数)。
3、先留7-8寸线(待缝用),
圈织(单边)起18针,4行下针,3行上针,3行下针,3行上针,3行下针,3行上针到此已有三行上针的明显突起这就是老鼠鼻子。
4、两针并一针,一行下针,直到最后一针,用钩针钩约23个小辫,留下两寸线(系两个小结
)。用手把织出的23针小辫在手上绕几圈,很漂亮的老鼠尾巴就卷起来了。
5、起10针打片,打一个来回后开始正面左右收针,反面打上针,收到剩2针时,再把收掉的针左右挑起,成一个三角形的扁筒。
6、起10针打圈,打3圈(如果想腿高点也可以多打几圈)开始2针收一针,收一次后剩7针,一次串起即成。
7、钩针直接在尾巴部位钩辫子,弯个小疙瘩,老鼠就编织完成。
㈦ 怎么用手绢做成老鼠
1、把手绢对折。
2、把对称的两个角同时上折,并互相压住,注意不要压太多。
3、将对压后的地方地上巻,不要巻完,留两公分左右。
4、把巻反过来,再对折互相压住一点。
5、把留的两公分尖折过来伸进压住巻的缝隙,同向折巻,直至露出2中的两个角,扯出。
6、把扯出的两角其中一个系上和扣即老鼠的两只耳朵。
7、制作完成。
㈧ 纸耗子怎么制作
准备材料/工具:正方形彩纸一张、小纸片两张,胶水。
1、正方形彩纸一张,如图三角对折。

㈨ 端午节布老鼠怎么做
需要准备的工具和材料:老鼠模板、黑色绒线、布料(如呢子、纯棉布,、灯芯绒布料等等)、填充工具、缝纫用品、针线、黑色小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