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织毛线初学者的问题~
那你就不是三针一个花样了啊,你如果织完整了,是不会多出针来的啊
就你所说你应该是6针才是一个完整花样
‘贰’ 谁发明的织毛线
黄道婆发明的是纺织,她从黎族人民那里学到的技术,并加以改进!
‘叁’ 织毛线的由来
现代意义上的织毛线首先出现在明清时期
毛线品号一般是三位数,第一位代表毛线原料,用0~9表示,后两位表示单纱的支数,数字越大纱就越细,每小绞的圈数就越多,三位数字前还有个4字就表示是试制品。
在我国,机织从黄道婆发明纺机(1530年)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而针织才刚刚100年。针织服装起步晚、历史短,但由于它具有生产性和应用性两方面的突出优点,使其在我国的服装市场中得到较快的发展。1896年国内第一家针织厂成立,标志着我国针织工业的开始。我国的针织服装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以内衣为主,而外衣主要是以横机织物为主。到了60年代,随着针织技术水平和针织机械性能的不断提高,针织服装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70年代,针织服装在整个服装市场范围内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服装市场领域呈现出向针织服装发展的趋势。从80年代初开始,针织服装的品种、质量和生产数量得以高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针织服装认识上的深化,消费者对它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不但要求针织服装舒适随意、柔软合体、耐穿耐用,而且还要求针织服装新奇、美观、上档次,于是对针织服装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目前针织服装的设计与开发在整个服装的生产和发展中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些都给针织服装的民族化设计提供了市场前提。
‘肆’ 毛线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毛线追根溯源是纺织,而纺织最基本的工具是纺车,而最早发明纺车的国家尚无记载,纺牟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扬雄(前53年——后18年)的《方言》,在《方言》中叫做“繀车”和“道轨”。单锭纺车最早的图像见于山东临沂金雀山西汉帛画和汉画像石。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有关纺织画像石不下八块,其中刻有纺车图的有四块。如1956年江苏铜山洪楼出土的画像石上面刻有几个形态生动的人物正在纺丝、织绸和调丝操作的图像,它展示了一幅汉代纺织生产活动的情景。这就可以看出纺车在汉代已经成为普遍的纺纱工具。因此也不难推测,纺车的出现应该是比这为早的。因此毛线不是外国传人中国,而是在某个阶段传入欧洲。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又在19世纪由欧洲传人中国的。
‘伍’ 毛衣织到什么地方才开始织袖子 如何分针
工具/原料:毛线、棒针。
1、首先,起18针,如下图所示。

(5)织毛线什么时候开始的扩展阅读
编织技法
编织工艺品中丰富多彩的图案大多是在编织过程中形成的;有的编织技法本身就形成图案花纹。常见的编织技法有编织、包缠等。
1、编织。最基本的技法,包括编辫、平纹编织、花纹编织,绞编、编帽、勒编等工艺。编辫是草编中最普遍的技法,它没有经纬之分,将麦秸、玉米皮等原料边编边搓转,编成3 ~ 7股的草辫,通常作为草篮、草帽、地席的半成品原料。平纹编织是草编、柳编、藤编普遍运用的技法。它以经纬为基础,按一定规律互相连续挑上(纬在经上)、压下(纬在经下),构成花纹。
2、包缠。以某一原料为芯条,再以其他原料包、缠于芯条之上 ,编织成所需要的造型和花纹 。主要有缠扣、包缠、棒锤扣等。缠扣是玉米皮编常用的技法。它以麦秸等编织成辫子状的芯条作为经绳,然后在外面以玉米皮缠之。每片玉米皮可在芯条上缠两圈后而结扣,并通过结扣,将上下缠过的芯条连接成形。
‘陆’ 织毛线是什么时候有的
毛衣编织的历史非常的久远,人类在原始生活中利用树叶、兽皮来蔽体,在渔牧生活中结网捕鱼,就懂得运用编织的技法,随着文明的演进与科技的发明,人类不仅充分利用各类动植物等天然纤维,编织出生活所需的物品。更研发出多种化学纤维、矿物纤维,使人类生活更舒适便利。所以编织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人类文明与科技的发展史。 从各民族的编织作品中,发现许多作品虽然从实用功能出发,但随着人类对于美感的追求,编织已超越实用的范畴而成为人类艺术的结晶。或纯朴粗犷、或精致华丽、呈现出绚烂多彩的面貌。
‘柒’ 从零开始学织毛衣
用线:亲肤棉1股织,用量9团
用针:三燕牌9号环形针,11号长、短直针各一副。
编织步骤:
1、后片起125针,织36行罗纹针后,下1行正面,织山脊花;

注意:在编制过程中,由于需要用到剪刀、毛线签等尖锐物品,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如果对图中毛线颜色不满意,你也可以更换其他合适的颜色,织法和上述操作步骤一模一样。
‘捌’ 毛线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最早的是手编毛衣,应该出自古代游牧部落的牧羊人之手。在远古时代,人们最初的衣服是兽皮和数叶,后来逐步发展,出现了纺织品,在中国,纺织品的原材料是丝与麻,可以说是贵人穿丝贱人披麻;在中亚游牧民族地区,纺织品的原材料是毛,以羊毛为主。另一种重要的防止原材料——棉花是原产于中南美洲的,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流行世界,进入中国也是明朝末年的事情。不管是丝织品、麻织品还是羊毛织物,都是有经线有纬线,梭织而成的。手编毛衣和织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艺,毛衣手工编织和丝绸等衣服制作相比,有着很大的灵活性。丝绸等衣服从原材料到成衣需要3个过程:纺线、织布、缝制;手编毛衣织需要两个过程:纺线和编织,在编织的时候,除了毛线,你只需要几根细竹针。如果说梭织产品更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那麽编织更适合个人劳动。
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各种动物就开始脱毛,脱去冬季的短绒,换上适应炎热夏天的长毛。牧羊人们收集了脱落的羊毛,洗净晾干,放牧的时候,牧羊人坐在石头上,边看着羊们吃草边将羊毛错成细条,这些细条可以用来织毛毯打毛毡,再纺细之后可以织呢子。某一天,北风渐紧,天快冷了,某一个牧羊人,也许是一个奴隶,没有毡做的衣服可以御寒,他找了几根树枝,想方设法将手里的毛线结成一个片片,一个可以裹在身上御寒的东西,绕来绕去,他终于找到了诀窍,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毛衣。
‘玖’ 织毛衣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说起这手工编织毛衣的来历,确实久远,最早的手编毛衣,应该出自古代游牧部落的牧羊人之手。在远古时代,人们最初的衣服是兽皮和毛衣树叶,后来逐步发展,出现了纺织品,在中国,纺织品的原材料是丝与麻,可以说是贵人穿丝贱人披麻;在中亚游牧民族地区,纺织品的原材料是毛,以羊毛为主。

(9)织毛线什么时候开始的扩展阅读
欧洲最早以编织技术擅长的人群,是被西班牙天主教皇室所雇佣的穆斯林织造匠。历史上,毛料编织技艺的传播路径也是从中东出发传往欧洲,经过地中海贸易的催化在欧洲兴盛,再趁着欧洲殖民地的扩张普及到美洲。
可以说哪里有“穿暖”的需求,织毛衣的技巧就会传播到哪里,伴随羊毛产业的发展,织毛衣也成为欧洲中世纪养活众多人口的一个重要行业。以英国为例,从12世纪起,“羊毛是中世纪英格兰经济的基石”。
温带海洋性气候、白垩质土层,有盐分的空气为牧羊业发展提供理想之地,优质的英国羊毛远销佛兰德斯、荷兰和意大利。羊毛贸易下的羊毛税构成了英格兰王室最丰厚的收入——1290年至1294年,英国王室每年的羊毛税有3万3千英镑,占其收入的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