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毛线织品 » 怎么用毛线做简单的房子

怎么用毛线做简单的房子

发布时间: 2022-04-16 10:08:56

❶ 请大家帮帮我呀,我孩子上一年级,老师布置作业让能个小发明,,知道说几个呀

我最想发明微型缩小屋了。
因为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是孤单一人,当要出去很久时,总是放不下心。微型缩小屋就为你解决这个难题。
微型缩小屋是一个仿照屋子。它非常小,只有一个手掌的四分之一大。运用十分简单,占用空间十分小,你不用担心它不见,因为如果你不小心弄丢,他会发出一种异常的波动,这种波动只有那座小屋子的主人才会听到看到。如果有人捡去了,想把它归自己所有,并且把它发送波动的仪器弄坏了,这也不用怕,因为微型缩小屋,只有本身的遥控器才能打开。别的遥控器是不可以打开。我希望这种屋能给大家带来方便。 微型缩小屋有一个遥控器。遥控器上面有七个键,键的颜色都不同:红、黄、蓝、绿、青、赤、紫。七个按键分别有:吸收二氧化碳、开灯、关灯、保暖、保凉、联网、防护罩。人可以在里面上网,看电视等。
这种用途非常之广泛。特别适合经常出门在外的探险家了。有些人也许会问:那你屋内的能源来自那里?如果有探险家爬到了悬崖峭壁上,房子怎样安落呢?如果某个地区很热或很冷怎么办?没有网线怎样上网?如果在山野里野兽来了怎么办?
这些问题都不用怕。因为神秘的遥控器在您手里,您只要按一下遥控器里的红键,屋子就能为自己存下能量了,屋子的主要能源是二氧化碳。所以就不用那么浪费能源了。只要你按一下黄键,灯就会自动开,但是除了你所在的房间的话,其它地方的灯是不会开的。只要你按一下蓝键,灯就会关闭。只要你按一下绿键,房子就会自动变暖,使你冬天出门在外就不用再受严寒了。只要你按一下青键,房子就会变得非常凉爽,使你在夏天再也不用面对炎热了。只要你按一下赤键,电脑就会自动跟电信连通。只要你按一下紫键,您的房子旁边就会有透明的防护罩,让你免受野兽之忧。
虽然这只是想,但总有一天我经过努力发明了微型缩小屋

二、

看看我的小发明
谁都有伟大的理想,而要想实现你的理想,就必须从小,从小事做起。
我为了实现我的理想,于是我就先开始,看动脑筋,搞小发明了……
今天,我在看电视时,看到电视里,一些人做的装饰挂品,于是,我就想:我能不能比他们做的还好呢?能!我一定能做的还好!
这时,我就开始准备材料了。我找啊找啊,找了半天,把家都翻了个底朝天,才找出了一块白纱布,和一些彩色的线。准备好工具后,我就开始做装饰品了。
首先,我把纱布一对折,用针把其余的三个面缝起来,在找一张跟纱布一样大得纸,用彩笔在纸上画好画之后,把纸放进纱布里,在把纱布缝起来。然后,再在纱布的另一面用彩笔画上美丽的画,之后,我又在上面喷上了香水。最后,我又把编号的才是拴在了纱布上,再在底下挂上一个铃铛,就这样,一个香荷包就做成了。
你瞧!这个就是我的小发明!好看吗?
三、 每当我上学和放学时,我都会看一下橱窗里我四年级暑假做的小发明——风铃。

那是四年级的暑假,我很多作业都已经做完了,只有小制作这项作业让我很伤脑筋。一次,我无意中看见客厅里有一盒已经过期了的“三精牌蓝瓶口服液”,我好奇的走过去,打开一看,满满的,只喝了一瓶!我望着这些好喝的口服液,想喝,可是又已经过期了。扔了,又觉得可惜,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我可以把瓶子里已经过期了的口服液倒掉,把外面的瓶子收集起来做成一个漂亮的风铃呀!”。

说干就干,我先把瓶子从盒子里拿出来,用剪刀在瓶口上刺了一个小洞,然后把瓶口朝下,让口服液一点一点的倒出来,待全部的口服液都倒完后就把瓶子放在桌子上。从家里找出一些以前美术课上没有用完的的卡纸、双面胶,又找出毛线、剪刀等工具。待一切准备完毕后,就正式开始制作了。

我的头脑中闪现出商店里见过的很多风铃的样子,可就是不知该做什么样子的风铃。我找来很多的美术书,终于在三年级的美术书上找到了“海底世界”风铃。我和妈妈商量了很久,决定就做它。

我先用一张蓝色的卡纸,把它剪成了圆形,然后又在圆形上剪掉了 一个锐角,再把刚刚剪掉的那个角的两边用双面胶粘了起来,这样就成了一个漏斗形状。接下来,就要做吊坠了。吊坠是各种海底生物。我在一张红色的卡纸上画了一只大螃蟹,举着大而有力的大脚,鼓着一对大眼睛,样子好威风啊!我用剪刀细心地剪下来。再剪一条肥肥的大鲤鱼、背着厚厚的壳的小乌龟……再准备一些长短不一的各种颜色的毛线,每个生物的背后都粘上一根。其次就是在每个生物的下面吊上一个瓶子,这下可把我难道了,怎样才能把瓶子稳稳地吊在上面呢?直接套在瓶口上吧,不好看,而瓶子是玻璃的,又不能在下面打个小洞,怎么办呢?我望着瓶子发呆。突然,我的视线落在桌上的牙签上,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把牙签分成两段,拿起一段,用毛线从中间绑上,再把牙签斜着放进瓶口,把毛线提起来。瓶子就稳稳地吊起来了。我用同样的方法把所有的瓶子都吊上了。最后把所有的连着生物和瓶子的毛线从漏斗的中心穿过,拧成一股。这样一个漂亮的风铃就做好了。我美滋滋的拿给妈妈看,妈妈也特别喜欢,直夸我做的真好,并和我一起把它挂在了客厅里。

每次我到客厅,我都会看看我的风铃。每次起风的时候,我的风铃就会“叮咚、叮咚”地唱歌,在风中翩翩起舞。

❷ 有哪些有趣的手工创意

毛线花花,在纸上画出一个六瓣花。画好后,用针在花的边缘扎好孔,然后穿针引线,先将针线穿过如图的六个顶点,然后再自己随意发挥。多用不同色彩的线会更加艳丽好看。等把孔差不多都穿完之后,就基本完成啦,怎么样,像不像一副艺术大作。

❸ 手工纸质房子模型图片(最好是自己做的,还要有制作步骤简单点)。

您好,所需材料:酸奶盒、硬纸板、简单、旧鞋盒、包装纸、双面胶、胶水、热熔胶棒、丝带、小珠子。
把酸奶盒打开,剪掉盒盖上面的部分,然后用水冲洗掉里面的剩下的酸奶,晾干备用。弄干净的酸奶盒,用自己喜欢的包装纸从外面包好。
找一些不要的旧纸箱,从纸箱上剪下硬纸板做成一个三角形的屋顶。
屋顶同样也是用包装纸包好。
在屋顶开一条缝,以便于插入丝带做的提手。
用白纸、毛线和珠子做一颗圣诞树。
在屋顶用热熔胶棒粘一根金色的丝带作为提手,另外在屋顶的边角为也用金色丝带进行包边。
可以找到一个旧鞋盒,鞋盒表面上银色的反光纸板,利用这些纸板能做个复古的小吊灯,安装在小楼的墙壁上。
制作完成的豪华小别墅。望采纳谢谢

❹ 手工制作房子模型制作步骤

准备材料:纸皮、胶布、白纸、包装纸、胶水、彩色马克笔。

制作步骤:

1.把纸板箱拆开,从上面剪下所需纸板粘成以下左下图所示的房子外形的小盒子,注意两侧剪出三角形拱起的屋顶,然后用剩余的硬纸板制作屋顶以及烟囱,用胶纸将屋顶与屋子粘为一体;

拓展资料:

变废为宝,手工制作。即使是那些再平常不过的物品,经过手工制作高手的一系列简单的拼接和粘贴处理等,变成了另外一个崭新的东西:蔬菜做的小动物,鸡蛋和纸片做成的卡通人偶……奇迹正不断地发生,直到它们点亮你头脑里那盏想象的明灯。你会在手艺网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要准备一把剪刀、一些胶水、双面胶条等工具,你就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❺ 小学科技作品制作方法

房子:

5、最后,用一张硬纸板作为储蓄箱的底板用胶纸包在房子储蓄箱的底部,再包上一层包装纸,小房子就做好了。


❻ 哈萨克毡房的结构

新疆哈萨克族的毡房历史比较悠久。汉武帝时嫁给哈萨克族祖先乌孙王的江都公主刘细君在《黄鹤》歌中唱到:“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食兮酪为浆……”这首诗中就描写了毡房。看来,哈萨克的毡房最少也有最少两千年的历史了。
毡房高一般在三米左右,占地面积二三十平方米,四周是环形的毡墙,上面是圆形的屋顶。毡房的骨架是戈壁滩上的红柳木做的;外围的墙篱是用芨芨草编的;横竖交错成菱形的围墙也是用细红柳木做的;连接的材料是牛皮绳和牛筋;门框和门用松木制作。除此之外,要用大量的毡子和毛绳,整个毡房不用一枚钉子。牧区的哈萨克族一年要搬十几次家,除冬季外,一年三季都要住这种毡房。这种毡房不仅具有便于携带、坚固和轻便等优点,而且,拆卸和安装也很容易,一般两个多小时即可“盖”起来,所以很受牧民的欢迎。
整个毡房看起来用的东西不多,但建造一个毡房得花很大力气。因为所有的建材全部是用手工加工而成的。就拿作为墙篱的芨芨草来说,都要长短、粗细一致,每根都绕有红、黄、绿、白、黑等色毛线,并要排成美丽、和谐的图案。一座毡房几乎要用上千根芨芨草,这得花多大功夫啊。
毡房的大小是根据房墙的多少来定的。一般的毡房多用六块毡墙。每块房墙宽约2~3米,高约1.7~2米;如果人口多,经济条件好,可建造8~10块房墙的毡房。普通的毡房造价在2007年可达到四五千元。
毡房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不仅使毡房轻便耐用,而且富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扎围墙用的彩色主带,宽约20~40公分。全部是用五颜六色的毛线织成的,花纹美丽大方。这种彩带主要用于捆房墙和房杆的接头处,不仅起到使毡房牢固的作用,而且使毡房显得“富丽堂皇”。房门制作的也很讲究,并雕有花纹和绘有图案,吊在门上的毡子也用彩色的绒线,绣出各种鲜艳夺目的图案,显得大方,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也许有的毡房在外表看,不怎么起眼,但在内部却布置的大方、合理,井井有条,试想在一个只有30多平方米的毡房内,既要有“客厅”、“卧室”,又要有“伙房”、“库房”。要安排得好是不容易的。毡房的门一般朝东开。毡房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后半部分住人、待客。有时三代人要住在一个毡房里,他们也会安排得很好。进门左上方是儿子和儿媳妇的床位,床前挂有缎幔;正中上方摆被、褥、衣、箱等物;右上方是主人的床位,有的还设有特制的床,一般不允许晚辈在上面坐卧,正中的衣物箱子前,铺有华丽的毡子和地毯,是客人坐的席位;右下方摆有食物和饮具;左下方放置牲畜用具和猎具;正中央的天窗下放铁皮炉。毡房的四周几乎摆满了东西,中间还留有很大的空隙,一般来十几位客人也不显得拥挤,有时在毡房里举行赛歌会、音乐会和舞会,可想而之这草原上的“白宫”容量有多大。

❼ 环保手工作品房子的用途

准备材料及工具:胶布,胶水,纸皮,白纸,包装纸,彩色笔,剪刀。

1,首先把纸板箱剪成纸板粘成房子外形的小盒子,两侧三角形拱起的屋顶。

利用酸奶盒把梦想里的别墅小屋付诸实现吧,这不仅仅是一个好看的小模型,而且拿掉盖子还可以作为收纳盒或者储蓄罐使用。

所需材料:酸奶盒、硬纸板、简单、旧鞋盒、包装纸、双面胶、胶水、热熔胶棒、丝带、小珠子。以下是怎么把酸奶盒废物利用做出上面图片中的圣诞小屋的做法和详细步骤:
1、像下面把酸奶盒打开,剪掉盒盖上面的部分,然后用水冲洗掉里面的剩下的酸奶,晾干备用。弄干净的酸奶盒,用自己喜欢的包装纸从外面包好。

2、找一些不要的旧纸箱,从纸箱上剪下硬纸板做成一个三角形的屋顶。

3、屋顶同样也是用包装纸包好。

4、在屋顶开一条缝,以便于插入丝带做的提手。

5、用白纸、毛线和珠子做一颗圣诞树,如图安放在屋子旁边。

6、在屋顶用热熔胶棒粘一根金色的丝带作为提手,另外在屋顶的边角为也用金色丝带进行包边。

7、可以找到一个旧鞋盒,鞋盒表面上银色的反光纸板,利用这些纸板能做个复古的小吊灯,安装在小楼的墙壁上。

8、制作完成的圣诞版豪华小别墅。

❽ 毛线和一次性筷子可以做什么手工

一次性纸杯 衣服纽扣 棉线 毛线 牙签 破布 蛋壳 很多豆类等等 瓜子皮 碎纸片也可以啊 看你的需要的 不知你要做什么

❾ 毡房与蒙古包的区别

蒙古包,蒙舌语称“蒙古勒格日”,意为蒙古房子。在辽阔的三北边陲,从西部阿尔泰的雪峰,到东部兴安岭的绿林。从北部的贝加尔湖到南部的万里长城。都曾经是北方游牧民族纵马征战和自由放牧的大舞台,最适合这种生活方式的居室就是蒙古包。所以有时也把蒙古民族称为“毡帐之民”,蒙古包或称穹庐、毡帐。《史记·匈奴列传》中有“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的记载。隋·唐道衡在咏王昭君的乐府诗中,亦有“皮裘毡帐亦开颜”的句子。清《黑龙江外记》:“‘穹庐’国语(即满语)曰‘蒙古博’,俗读‘博’为‘包”’。汉语即是音译,又是意译。

1、早期的蒙古包有两种。
一种是载于车上可以移动的蒙古包。另一种是能够拆卸、直接搭在草地上的蒙古包。载于车上的蒙古包大小不一,小的载在车上,一头牛或一匹马就能拉走,而大的则需多头牲畜拉载。
蒙古人在寻找适合自己生活居室的时候,经过千百年来的摸索,终于在窝棚的基础上形成了适用于四季游牧搬迁和抵御北方高原寒冷气候的住宅,找到了蒙古包这种能够经受大自然考验的居住形式。

2、蒙古包的特点
(1)适合自然环境
蒙古包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形。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不会使蒙古包陷于灭顶之灾。搭盖坚固的蒙古包,可以经受冬春的十级大风,由于包顶是圆的存不住水,下雨落雪的时候,把蒙古包的顶毡盖上,它就形成了一个球状封闭体。因此它还能经得住草原上的大雨。连续几天几夜的大雨,下得房倒屋塌,它却安然无恙,再大的雨也不会漏进包里。
蒙古包冬暖夏凉。蒙古地方自古奇寒,“三九的严寒,会冻裂三岁牛的犄角”。然而蒙古人世世代代居住的蒙古包,没听说冻坏一个人的,因为其一,包里有火,牧区有的是牛羊粪,只要火一生起来,立刻热浪扑面。其二,冬天毡包外面加厚,里面又绑一层毡子,隔风性能较好。其三,睡觉的时候,把家里烧暖,把套瑙盖上,门堵严,盖上羊皮被、皮袍,怎么会冷呢?其四,还可以在包里盘座暖炕,从外面烧火。如果包内热的厉害,还可以通过顶毡调解;在骄阳似火的夏天,在视野辽阔的高地搭上毡包,人坐其中饮酒唱歌,真是花香袭人,凉风扑面,奶油飘香,不啻仙宫帝阙。因为蒙古包形似球体,以白色为主色调,有较好的反光作用。其背面可以开天窗,还可以把围毡边撩起来,使其八面来风,如坐凉亭。尤其适合制做奶食品,因为不会酸得过劲。现在有的蒙古包已不住人,夏天专门用来做奶食品。

(2)适应游牧生涯
搭盖迅速:搭盖蒙古包不必严格择址,只要周围水草好就行。蒙古包是一种组合房屋,各个部件都是单独的,搭盖时不用很多人参加,二人足可。到一个新地方以后,把它们从车上卸下来,只需生着火熬好奶茶的时间,一座蒙古包就搭起来了。熬茶时还是野炊,到了
喝茶的时候,已经坐在蒙古包里了。

拆卸容易:拆卸蒙古包,比搭盖还容易许多。两个人拆卸只需十几分钟。围绳、带子都是活扣,很容易解开。带子一解开,毡子和架木就自动分离。哈那、乌尼、套套瑙都是分根分片的,很快就可以拆卸开并折叠起来。

装载搬迁轻便:蒙古包以木、毡为基本材料,不用金属、砖、瓦、水泥等,同时又是由各部件组装而成,所拆卸的任何一件都不重,一个女人就可以举起来放到车上。
维修方便:蒙古包所用的材料无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哪个部件坏了、旧了就可以把它换掉。蒙古包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不过在心理和习惯上,蒙古人不喜欢缩小。有“与其缩小毡房,不如缩小肚子”之说。

3、蒙古包的组成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覆盖物)、绳带三大部分组成。
(1)架木
蒙古包的整体框架是木质结构,由套瑙、乌尼、哈那、门组成。套瑙为架木的首脑,是蒙古包的天窗,套瑙的大小决定乌尼的长短、数量。套瑙为圆拱形,如撑开的伞,一般由三个规格有序的圆形木环和四个弧形木梁组合而成,最大的圆木环外侧,凿有方形插口。

乌尼通译为椽子,是连接套瑙和哈那的木杆,木杆长约为套瑙直径的1.5倍,上端较细,下端较粗。上端插入套瑙环形木的方口,下端穿有孔眼,与哈那的孔眼一致,用绳与哈那连接。

哈那是以柳木条用皮绳缝编成菱形网眼的网片。将若干哈那连结,形成一个圆形栅框,就是蒙古包的墙壁。蒙古包的大小,一般由哈那的多少而定。普通蒙古包,多为四、五、六个哈那,也有八、十个哈那的大蒙古包。哈那有三个神奇的特性:其一是它的伸缩性,高低大小可以相对调节,不像套瑙、乌尼那样尺寸固定。其二是它有巨大的支撑力。哈那头均匀地承受了乌尼传来的重力以后,通过网眼分散和均摊下来,传到哈那腿上。这就是为什么指头粗的柳棍,能承受二三千斤压力的奥妙所在了。其三是外形美观。制做哈那的木头一般用红柳,轻而不折,打钉眼不裂,受潮不变形,粗细一样,高矮相等,网眼大小一致。这样做成的毡包不仅符合力学要求,外形也匀称美观。
门,蒙古语称作“哈拉嘎”。由门框、门槛和门楣组成,门框与哈那高度相等,门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一般高约三尺五寸左右,宽约二尺五、六寸,人得弯着腰才能进去。门朝南或东南方向,可避西北风。冬季门一般是双层的,两扇里门叫风门,向两边开。外门为单扇门,从左向右开,叫封闭门。此外门帘(蒙古语称“乌德”)也是蒙古包的组成部分。蒙古包通常用两种门帘:一种是用毡子制做的,四边纳双边,有各种花纹。一般多为白色,蓝边,也有红边的,上边吊挂在门头上。另一种是用芦苇或白柳条做成,一般在夏季使用。

(2)苫毡
苫毡由顶毡、顶棚、围毡、外罩、毡墙根、毡幕等组成。蒙古包的苫毡夏季盖一层,春、秋季节盖两层,寒冷的冬季则盖三层,并在里面挂帘子。套瑙上盖的毡子叫顶毡,蒙古语称“额入和”,是盖住套瑙的正方形毡子,四周都有扣绳,夜间压盖,成正方形,白天揭开一半,变成三角形。它有调节空气新旧,包中冷暖,光线强弱的作用。顶毡亦称毡包之帽、顶饰,素来看重。拆卸毡包时最先拿掉的就是顶毡,要放得离人脚远远的,防止践踏和跨越。由于它苫盖处于最高位置的套瑙,烟火所出,故重视之。迁徙时,和佛像放在一起,走在车乘的最前面。

(3)带子和毛绳
带子和毛绳(围绳、压绳、捆绳、坠绳等)这些东西虽然零碎,却起着很大作用;保持蒙古包的形状;防止哈那向外炸开;使顶棚、围毡不至下滑,在风中掀不起来。总之,对保持蒙古包的稳定和延长寿命都有很大关系。

蒙古包的搭盖较简单,先选择位置,略加修整地面后将整个框架固定好,然后用毛毡围好,再用毛绳拴绕即可。

蒙古包上的民族图案较多,其装饰主要在套瑙、额人和、围毡和门帘上。常常以犄纹、回纹、卷字纹及其他各种引人注目的民族图案装饰。

蒙古包充分反映了蒙古民族的审美文化。蒙古包的色泽洁白,整个形体为圆状,套瑙与乌尼连接,呈日月射光状,是蒙古族尚圆、尚日月的审美心理表现。

4、蒙古包里物品的陈设
蒙古包的内部陈设也别具特色。各种物品大致都有固定的位置,正中央为炉灶,即火撑。火撑在一个家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火是一个家庭存在和延续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家庭兴旺繁荣的象征。蒙古包的西北侧是供奉神象、佛龛、祖先的地方。因为蒙古族一直以西北为尊,古代的神物一直供奉在西北。解放后,经过无神论的教育及广大牧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观念的更新,现在包内的供奉者大多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收音机、电视机等。依次往西南主要是摆放男人们放牧、狩猎的用具。如马鞍、马鞭、弓箭、猎枪等。蒙古包北面放置被桌,紧挨被桌的东北方,是放置女人的箱子的地方,东面摆放绘有各种图案的竖柜,盛装碗盏、锅灶、勺子、茶、奶、家具等。东南侧放置炊具、奶具等。

5、蒙古包内的座次、坐法和下榻就寝
自古以来,蒙古人对于坐包就有清楚的划分。很古的时候,男人坐西面,女人坐在东面。当时在东面是尊位。古代蒙古人有过一个母权制的氏族社会时代。那时的人崇拜太阳,把太阳升起的方向看得特别神圣。因此把东方让给了占统治地位的女性。当社会发展到父权时代,又把西方当成尊位。这样虽然男女的座位没变,尊卑关系实际已颠倒过来。家中的男人们,按照辈份高低,岁数大小在西面由上(北)向下(南)排坐。东面的女人也如此类推。北面和南面又有特殊的划分:毡包的正北唤作金地,为一家之主的座位,即使是自己的子弟,也不能坐于正北或西北。只有当他成为一家之主或建立新家的时候,才能继承或取代父亲的座位。如父亲年事已高,就要把家里的权力交给已经成家的儿子,让其坐在正面(北面),自己坐在西北面。如果父亲早逝,儿子不论大小,母亲也要让他坐于正面。蒙古包的门口处一般情况是不坐人的,尤其是客人,只是有时家里人多,孩子们可暂时坐在那里。
客人在蒙古包的座次,与上面家里人的坐法相同。普通客人和年轻人不能越过套瑙横木以北,长者则一定越过横木以北就坐。主人如请上座的话,则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要坐到西北或正北。不过一般不要坐在西北面佛桌或箱子的前面、灶火的上头等地方,表示尊重那家的神佛、祖先、香火、门庭。女性来客从东面绕过灶火坐于东北面。东面一般留给女主人烧火做饭用。客人在包中分东西落座的时候,要按年龄大小,出身尊卑、亲戚远近等,从上往下依次排列。
民间格言说:“不学书也要学坐”。在蒙古包中如何就坐,历来被看作是学问和大事。不论什么客人,来到别人家一定要单腿盘坐。包西就座者,应屈左膝;包东就座者,应屈右膝。不仅客人要这样坐,主人看见客人进来以后,也要采取这一坐姿,坐于迎客的座位上,以不彼此尊重。女人在客人面前,多采取一蹲一跪的姿势,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和友好。蒙古人平日在自家睡觉,主人同他妻子睡北面,家中长者睡西面。如果睡不开,需要在东面睡的话,一般让女人睡,客人来了以后,要把最好的地方(北面或西面)让给他们睡。
就寝时不论客人和家人,不能将脚伸向佛像、灶火。睡在西面的人头朝北,睡在北面的人头朝西,睡在东面的人头朝北。睡时,须给来客专门铺新毡,准备好枕头被褥,请客人人睡。来客、长者、主人睡下以后,其余家庭人员才择隙而寝,不得先于客人而睡. 毡房,哈萨克语之为称“宇”,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哈萨克牧民所喜爱,由于是用白色毡子做成,毡房里又布置得十分讲究,人们称之为白色的宫殿。它是哈萨克族先民的重要创造。 [编辑本段]毡房的历史 几千年来哈萨克族是逐水草的游牧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就创造了毡房,以便于其游牧迁徙。远在西汉时,远嫁至乌孙的细君公主就说其生活是“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穹庐就是指的毡房,从中可知,毡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编辑本段]毡房的类型 哈萨克族的住房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春季、夏季、秋季住的毡房,另一类是冬天住的土房或木房(俗称“冬窝子”)。毡房高一般在三米左右,占地面积二三十平方米。四周是环形的毡墙,上面是圆形的屋顶。由于春、夏、秋三季牧场的经常迁徙,因此牧区的哈萨克牧民一年要搬十几次家,必须有易于拆卸、携带的房屋,才能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毡房的特点就是携带方便,易于搭卸,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整个毡房和生活用具,用毛绳绑扎停当,几乎每户牧民都练就了一手“绑驮子”的绝技,在崎岖山路的长途颠簸中,也毫不松散。到了目的地两个小时左右就可搭起来。如果毡房选择的地方不太合适,只要几个人抬起来,摆到合适的地方就行了,因而毡房可以十分恰当地称之为哈萨克牧民的活动房屋。
毡房的大小决定于房墙块数的多少,一般分为四种:简易小毡房,4块、6块、8块房墙的毡房。简易小毡房,哈萨克语称“阔斯”(kos)。这种小毡房为圆锥形,没有房墙,房杆是直的,用数十根木杆斜撑而成骨架,木圈顶一般是正方形或圆形,房杆直接插入木圈顶的洞眼内,房杆周围不围芨芨草墙篱,只围帲毡。这种小毡房轻便,易于拆卸、安装和携带,只是里面空间太窄,住人不多。多用于转场途中的临时住房,特别适用于野牧骆驼、远征、打猎和游览等。
毡房以4块房墙为最多,一个小家庭,有4块房墙就够用。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多住8块或8块以上房墙构成的毡房。 [编辑本段]毡房的材料 毡房的主要构件都是由专门的工匠精心制作的。毡房的材料几乎完全是就地取材,骨架是戈壁上的红柳木做的,外围的墙篱是用芨芨草编的;横竖交错成菱形的围墙也是用红柳木做的,各连接处都用牛皮的绳子和牛筋连接固定,既轻便又牢固;门框和门用松树制作。除此以外,要用大量的毡子和毛绳,整个毡房构架不用一枚钉子、楔子等金属工具。
毡房所用毛毡,都是勤劳聪慧的哈萨克族妇女手工制作的。制作毛毡时,先用木棍将羊毛敲打松散,洒水打湿,铺在平整的地上压实,再由多人反复卷压而成。 [编辑本段]毡房的搭建 毡房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门组合而成,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下部圆柱形四周是用横竖交错相连而成的红柳木栅栏构成的围墙。栅栏一般可分两种:一种是宽眼栅栏,称为“风眼”。这种栅栏轻便,但经不起风吹。另一种是窄眼栅栏,也称“网眼”,虽然较笨重,却经得起风吹雨打。这种栅栏都是用方形的细红柳木杆横竖交错而成菱形,交错处用牛皮绳串进扎紧,搬时可收拢。每块栅栏宽约3.2米一3.5米,高约1.5-1.7米。
哈萨克毡房的机构和材料 栅栏的围墙外围上一层毛线编织的芨芨草帘。这种芨芨草都要长短粗细一致,每根都用红、黄、绿、白、黑等彩色毛线编成和谐的图案,使毡房美观漂亮。一座毡房几乎要用上几千根芨芨草,还要把它编织起来,单这一项就得花很大功夫,然后在墙篱外面用毛绳拦腰扎紧,包上毛毡。扎围墙的主带(毛绳)是用染成黑、红、蓝、黄、绿色的绒毛编成的,宽约25-40厘米,捆在房墙和房杆的接头处,既能保护围墙和房杆不受损坏,又能使毡房更加美观。
毡房上半部的穹形,是由几十根撑杆搭成骨架,一般四块围墙的毡房,有房杆65根左右,木圈顶有65个洞眼。8块围墙的毡房则有房杆90根左右。房杆由红柳木做成,长约3米一3.2米。靠毡房墙的篱一头弯曲呈方形,这是与蒙古族的住房主要不同处。而“蒙古包”靠墙的篱不是弓形,而是直的。房杆的上头则笔直光滑细圆,房杆的下端有1米多长的细毛绳捆在房墙上,顶端插入直径1米左右圆形圈顶眼内,形成穹形,圆形圈既是毡房的屋顶,又是天窗,它是用三截弧形的水头加工做成的圆形,接头处用牛皮包扎,上面打洞眼,作穿房杆用。还用4根(或6根)圆细木交叉窝成半圆形,嵌在圆形木圈顶上,呈锅底朝天形。有的房顶毡上饰有红色或其他色彩图案。
毡房屋架搭好,栅栏围墙外的芨芨草帘也围好后,再围毡,撑杆上围盖篷毡,顶部中央开一直径1尺左右的天窗,上安一活动毡盖,白天通风,接收阳光及排除屋内炊烟,夜间和雨雪天盖上。所有围毡、篷毡和顶毡都是用羊毛擀制成的,边上系有连结固定的绳索。最后用毛绳在外面拦腰扎紧。毡房门较小,是雕刻着花纹的双扇木板门,哈萨克语称“斯克尔菜乌克”,一般高1.5米,宽0.8米,离地面较高,以防积雪和严寒,门多开向东南,以避北风,毡房门外挂有用芨芨草草编织的夹有一层花毡的门帘,冬春天放下门帘挡风雪,夏天卷起,通风凉爽。毡房内都备有长木杆,用来预木圈顶的顶毡。
毡房上半部的穹形是由几十根撑杆搭骨架。撑杆是下部弯曲、上部笔直的小木杆。当把栅栏拼合绑扎成圆形围墙后,把撑杆的下端绑扎在栅栏的上端,撑杆顶端插入直径一米左右的圆形圈顶眼内,形成穹形。圆形圈顶既是毡房的屋顶,又是天窗。
毡房屋架搭好之后,栅栏围墙外围上一圈五颜六色的、用毛线编织成的芨芨草帘,然后再外围围毡。撑杆上围盖篷毡,天窗上盖顶毡。天窗的作用是通风透光,排除屋内炊烟等。天窗盖是活动的,白天打开,晚上或刮风下雨,下雪时盖上。围毡、逢毡和顶毡都是用羊毛擀制成的,边上系有连结固定的绳索。 [编辑本段]毡房的使用 一顶毡房,以最通常的4块房墙为例,可算作为4间房子来使用,进门靠右的第1块房墙是厨房;第二块是主人的卧室;第3块是客厅或礼拜处;第4块是儿媳的床位或死人的灵位。
一个毡房高有3米多,占地面积约有二三十平方米。毡房内的陈设与布置都有一定的规矩,严格分成住宿和放物品两部分。进入毡房中间对着天窗安设做饭的火塘,有的用铁炉。多用牛粪代替薪柴,也有烧爬地松的。做饭煮肉支锅架,烧奶茶支三角架,冬天烤火,晚上照明。毡房上半部铺有一块大地毯,地毯上面的撑杆上挂有帷帘,地毯上白天是吃饭和接人待客的地方,晚上铺上被褥作为条铺。
毡房虽小,用处却很多。它不仅是供人住宿待客的地方,还是从事生产的地方。春天接羔时,毡房是护理病弱羔犊的“医院”;夏季要酿制酸奶,提取奶油,毡房又是牧民们生产乳制品的“车间”。特别是在隆冬时节,尽管外边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毡房里却温暖如春,它是抗御暴风雪袭击人畜的“堡垒”。毡房内还是孩子上学的课堂和娱乐的场所。热情的婚礼、忘情的欢歌时,他们的笑声、歌声回荡在座座毡房内外,撒满哈萨克草原。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2719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3591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2396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2881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2147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2097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2821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2680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1987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2365